1. 首页 > 汽车评测

长安汽车出口车型大全_长安汽车出口车型

1.电动汽车的这一轮出海 | 汽车产经

2.中国出口的汽车有哪些

长安汽车出口车型大全_长安汽车出口车型

长安汽车积极寻求合资合作,成立了长安铃木、长安福特、江铃控股、长安马自达、长安标致雪铁龙等合资企业,并向外资企业输入中国品牌产品,建立了中国车企合资合作新模式。

长安汽车本身推出了睿骋系列、CS系列、逸动系列、悦翔系列、欧诺、欧尚、CX70等一系列经典产品车型,并坚持“节能环保、科技智能”的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新能源领域,长安发布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

海外业务

长安汽车在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起“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长安汽车自1991年开始海外业务以来?[88],产品远销50余个国家,主要合作国家和地区42个,其中68%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10个重点海外市场,主要出口区域为俄罗斯、亚太、中东北非、中南美等市场。

电动汽车的这一轮出海 | 汽车产经

?吉调的系列发布会刚过去还不到一周,便有友商前来找麻烦——长安通过某律师事务所发了一封律师函,声称吉利的“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全文如下:

随后吉利很快就作出了回应,大致内容是之光是吉利完全正向研发、设计的产品,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全文如下:

车辙君看了之后可以说是一脸懵逼,本想一笑而过,但问过身边几位设计师朋友后,觉得还是有必要就这个来探索一下的本质。毕竟这年头,开口闭口就是“律师函警告”,我觉得这不是一种良好的风气,当然不仅限于汽车圈。

像吗?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吉利的之光长得像长安的某款车吗?我觉得不像。我们前几天在的推送里有说到,之光这件作品,如果是作为量产车,那是相当惊艳的,但如果只是概念车,那就不算夺目了。我们也说到,现阶段系列的量产产品取用之光的设计元素仍然非常有限,L7和之光不但神不似,形也似得很有限。

▲之光

▲深蓝03

因为之光是一款圆润风格的车型,尽管灯组、保险杠部分区域的造型还算比较锐利。而长安大概就是认为之光的灯组、保险杠部分区域的造型跟他们的深蓝03有点相似,以及之光在“无边界”进气格栅这种设计手法上借鉴了长安部分车型的设计。

▲长安UNI-V

然而在整体的车身造型上,之光可以说与任何一款长安旗下的车型都没有丝毫相似度,因为长安旗下的车型近来都用了一种相对棱角分明的设计风格,除了Lumin。

▲之光除了灯组比较锐利之外,车身形面还是偏圆润的

如果你实在要说细节造型上确有相似,那我们可以再仔细一点展开说说。

首先是头灯组,之光的头灯线条走向确实跟长安深蓝03等车型是类似的,但用这种设计风格的车型其实多了去了,具体的造型细节则是完全不同,我甚至认为之光的这道灯带跟路特斯ELETRE更像,不过路特斯本来就是吉利旗下的,即便真的“像”,路特斯也不会告吉利抄袭的。

其次是保险杠区域的造型,同样,它们在大体的形状上是类似的,但像吗?用类似设计的车型,也多了去了,长安必然也不是第一个用这种设计的厂商。

▲你看这奥迪Q3的保险杠下部设计是不是也跟长安深蓝03、UNI-V挺像的?

还有就是“无边界”进气格栅了,讲真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广泛应用在当前长安旗下的车型上,但这也不是长安的专利。更何况,吉利的之光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进气格栅,只是用灯光来模拟出了进气格栅的效果。

▲“无边界”中网的另一个代表

其实这些造型设计上的类似,在汽车界是广泛存在的。新近的例子就有小鹏G9和理想L7/L8/L9,同样使用了贯穿式灯带,很多人也因此说它们长得像,但我倒是觉得一点都不像,灯带本身就有细节差异,再加上其他区域的设计以及处理手法,这两个品牌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年奔驰在W222代的S级上首创了“双联屏”之后,也有大量其他品牌的产品(尤其是自主品牌)用了类似的设计。所以相似的设计元素并不完全是判断是否抄袭的依据。

我们前几天还说呢,吉利的之光尾部就像是把保时捷911的尾灯装在了AMG GT的屁股上,没想到啊,要告吉利的不是保时捷,而是长安。

如果这也叫抄袭,那就是贼喊捉贼

反正我们完全不认为之光存在抄袭长安的行为,什么是抄袭?“保时泰”是,“陆风极光”是,必须承认,早期的中国车或多或少都有抄作业的痕迹,但今时今日,大家都早就知道了抄袭是行不通的,更何况是吉利这样的国内数一数二的厂商?如果长安认为这也叫抄袭,那就非常有趣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长安的车型在设计上确实有不错的表现,他们早期的悦翔V7、睿骋CC等产品在同时期同价位的市场里都算是设计相对出彩的那个。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安在设计上完全没有“负面新闻”,就以睿骋CC为例,这款车的内饰很容易就让你联想到了宝马,我们其实认为这不算抄袭,顶多算借鉴。

逸动XT也是长安的产品线里颜值相对出众的一款车,但它在车身的设计风格甚至“XT”的命名上都挺像别克英朗XT的,但我们也同样不认为这是抄袭。

再谈到现今长安的新能源“生力军”深蓝03,我们其实认为这款车的原创度非常高,你要说它抄袭了哪款车那肯定是没有的。但有时候从某些角度看上去,你就会觉得深蓝03有那么点特斯拉Model 3的影子,尤其是车头,形不似神似。

宝马没有给长安发律师函吧?别克没有给长安发律师函吧?连特斯拉这么爱发律师函的,他们也没有给长安发律师函呀!

又是一次蹭热度?

综上所述,长安即便真的把吉利告上法庭,大概率也是告不赢的。他们此举看起来更有蹭热度的嫌疑。蹭热度这行为,按理说本是一种媒体八卦,甚至是一种偏负面的行为。

但这年头,蹭热度好像也成为了各家汽车厂商的主营业务之一。在“那个晚上”,我看到了一个巴掌都数不清的汽车品牌蜂拥而上,纷纷对友商同行发出“祝福”,但核心内容还是刷自己的存在感。

毕竟“仰望”、“”都是行业“头部”,对于声量相对没那么大的其他品牌来说,这是个提升曝光率的好机会,能够或多或少地体现自己在行业里也算“有头有脸”,甚至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以为他们跟比亚迪、吉利是“一个级别”的。只是这些文案,讲真,除了个别还算巧妙,其他的发了还不如不发呢。

长安这次的做法,难道是想声东击西地让消费者进一步感知到他们产品在设计上的亮点,潜台词大概是:“你看,我们量产车的颜值跟他们的概念车一样高。”

但基于我们对“之光根本不像长安任何一款或数款产品”的基本判断,这热度可以说是蹭得很没水平了。这事是不是另有隐情?

关键人物很关键

在吉利的系列发布会上,有一个环节颇为特殊,之光升上舞台之后,设计师用了整整十分钟讲解之光的设计理念,这在国内品牌的发布会上并不多见。而这位设计师的名字是:陈政。他目前也是吉利集团副总裁。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过往经历,不算很久之前,他还是长安汽车的设计一把手。截至离任长安汽车,陈政的职位描述是:长安汽车集团全球设计总监、首席品牌运营官、长安欧洲设计中心董事长、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新闻发言人。

长安旗下不少明星车型正是出自他手,例如刚才提到的悦翔V7,还有CS35、CS75这些畅销车型,以及新晋的UNI系列等。可以说长安过往的车型在设计上有如此高的成就离不开陈政,而他在2021年12月离开了长安汽车,声称因个人和家庭原因暂别这个他深爱着的行业,然而在2022年3月,他就加入了吉利。

这也解释了为何吉利的之光在一些细节的设计处理手法上与长安旗下的车型比较类似,这跟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习惯是离不开干系的。

“我去除了大部分在长安干活时的风格,但是我保留了一部分。我觉得保留一部分我个人设计的习惯,才知道这是我设计的车。”

“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是故意的。”

——九转之光(纯属虚构)

<img src="://img2.bitauto/image-557-w1/mapi/news/2023/03/05/dcc3d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出口的汽车有哪些

最近几年,很多自主品牌开始让电动汽车出海销售。

去年,长安让首批奔奔E-Star开到了哥伦比亚;出口大户奇瑞将艾瑞泽5e驶进了巴西;上汽大通MAXUS则将旗下的电动MPV出口到了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

欧洲市场尤其热闹。

去年5月,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挪威为试点,首发了车型唐EV;今年宏光MINI EV疑似将用“Freze Nikrob EV”的名字亮相欧洲市场;前段时间蔚来也打包了一整套用户服务运营体系,正式进军挪威......

不过,虽然趟这个水的品牌有很多,但拓荒拓出成绩来的目前还比较少。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全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累计出口只22.29万辆。

业内一资深人士告诉我们,22.29万辆还是加了二轮车、三轮车的数据,实际的电动四轮乘用车出口量大约只有2万辆,几乎全部在欧洲。“2021年加上特斯拉(上海)出口欧洲的量,预计超过10万辆。”而略微尴尬的是,欧洲市场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美好。今年以来,雷诺ZOE、大众ID.3等热门车型都出现了月销量腰斩的情况。有人因此说,欧洲市场这两年的盛况,莫名有几分像中国2017年靠补贴撑起来的花团锦簇。

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自主品牌让纯电动车出海闯荡的梦想还有必要继续吗?又应该怎么继续?

1

纷纷提前预订席位

其实,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并不比中国消费者高多少。比如今年4月,英国汽车协会(AA)最新的一项研究便显示,81%的司机仍然认为电动汽车价格过高,有56%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不愿意”放弃传统的燃油汽车。跟国内消费者一样,他们对纯电动车有三个疑虑:第一,电动汽车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不如加满油后的燃油汽车;第二,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太长;第三,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可靠。

不过,尽管打开纯电动车市场仍有诸多肉眼可见的困难,但由于欧洲坚持“棒子+胡萝卜”的政策,多个机构还是对欧洲的新能源市场持乐观态度。比如,跨国咨询公司奥纬曾作出预测,203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20%。

这种乐观的情绪同样弥漫在各个中国车企的心目中。虽然短期内不能完全打开市场,但他们都更愿意为未来的席位做好提前的准备。

上汽是最看好的欧洲市场的自主品牌之一。他们曾公开表示,预计2021年或2022年,在欧洲等地形成3~4个5万辆级的市场。去年,上汽名爵EZS电动产品便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出口欧洲单一车型销量最高纪录,高达1.5万台。

长安汽车分管国际业务的副总裁李名才则透露,长安在三年前就组建专职团队筹备欧洲市场的工作,他还补充:“整个海外市场实际上都非常有潜力,我们的判断逻辑是——海外还有二倍于中国的市场。”

侧重欧洲市场的还包括创立初就声称要出口欧洲的爱驰,其相关负责人告诉汽车产经,爱驰汽车在2021年开年三个月,已登陆比利时、丹麦与法国等重要欧洲市场,接下来还将向北欧市场进一步扩张,全面覆盖中欧、东欧、南欧等国家。

据爱驰方面透露,爱驰第一季度出口量已成功破千,几乎要赶上国内的一季度销量。欧洲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爱驰能在欧洲取得顺利开局,一个原因是因为欧洲的新能源市场正处于极速上升期(受益于政策)。根据太平洋证券提供的数据,第一季度欧洲八国新能源销量37.7万辆,同比增加100%。3月份,欧洲八国新能源乘用车19万辆,同比增长170%。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爱驰的人机交互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比欧洲本土车型更吸引消费者。

不过,随着出口的或欧洲本土的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我们能看到,像雷诺ZOE、大众ID.3这样的热门车型也遭遇挫折,自主品牌要在欧洲某一个弹丸之地立稳脚跟也并不容易。

也因此,选对路径非常关键。

2

“智”取欧洲

对待欧洲市场,中国车企呈现出了当代中国投资圈的精神面貌:投资最大的恐惧,不是亏钱,而是错过.

为了不错过机会,各家车企似乎早就做好了“苟且于眼前”的准备。

比如对于蔚来登陆挪威,蔚来创始人李斌便表示:“欧洲短期内肯定是赔钱的。”

长安李名才也说:“十年磨一剑,海外市场还得下绣花针的功夫,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现实,而且会踩坑。”

当然,尽管大家都是一道摸着过河,但各家的产品长板已显现出不同。比如,蔚来是在于狠砸血本的服务,宏光MINI则是别人都能以赶超的性价比优势。

不过,刨除要进攻欧洲的五菱,大部分车企的发展思路都非常一致。他们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可以靠“性价比”优势攻下东南亚等市场,但欧洲市场明显正迈入优质车型加速期,自主品牌在出口时应该在智能化等高价值层面带头冲锋。

北汽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刘磊表示:“小微型电动汽车出口的国家,一般是欠发达或者交通密集度高、环保要求高的国家,所以能看到包括五菱和北汽新能源在内的一些主机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他同时指出,在欧洲等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是中国品牌的豪华智能纯电。“这跟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可以参考特斯拉。”

区分策略最明显的当属长城汽车。

在去年2月的印度德里车展上,长城带去了欧拉R1和iiQ两款纯电车型。在今年3月第42届泰国曼谷国际车展上,长城又展出欧拉好猫、欧拉黑猫等电动车。这些微型电动车很大可能与欧洲市场无缘,因为长城拿来进军德国市场、欧盟市场的,是高端品牌WEY。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向汽车产经表示:“小型车领域我们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中、大型车上我们将打造更多的智能化优势。”

3

最后说说

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一旦在欧洲有群众基础作底,品牌高度基本可以吊打99%的自主品牌。

国产手机的出口之路就是典型映射。由于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如鱼得水,小米手机销量已经与苹果“不分伯仲”。但其在欧洲却不怎么灵光,长期以来份额都仅有三星份额的约五分之一。直到今年华为受到制裁、手机业务发展受阻,小米才成功替代华为,揽下欧洲市场第三名。

可以看出,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明显集中在中高端,攻下欧洲,也就是攻下了高端市场。

想来欣慰的是,这一次站在欧洲市场潮头的汽车品牌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手机品牌。我们看得见的,不是犹豫不决,而是他们直逼市场塔尖的虽幼小但却果断的姿态。

至于谁能成为未来又一个“华为”、又一个“小米”,或许在现阶段,还真不是那么重要。

中国出口的汽车有上汽、奇瑞汽车、特斯拉、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等。

1、上汽

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户为上汽集团,2021年,共出口汽车90万辆,居全国首位。上汽旗下MG名爵,在国内单一品牌海外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销量第一,长期以来,上汽集团汽车出口量一直占据汽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21年这一比例是28.9%。

2、奇瑞汽车

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莫过于奇瑞,2021年,出口车辆达45.2万辆。奇瑞就是这样一家自主品牌的好公司,不仅仅是海外生产基地的分布,并建成世界6个研发基地,市场分布于世界80余个国家,出口汽车的总销售量达到180万辆。

3、特斯拉

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全年出口创汇27.1万台。特斯拉,世界上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更是在新能源汽车中一枝独秀。

4、长安汽车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5、东风汽车

截至2010年11月30日,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累计实现回款销车113428辆,同比增长44.83%,至此,东风裕隆全年有望实现销车12万辆的大跨越。郑州日产凭借自主品牌锐骐、御轩、奥丁、帅客以及NV200等畅销车型,在乘用车市场上以东风和日产双品牌战略拓市。

它以美观、舒适兼顾实用、实惠、品质卓越等优势受到用户青睐,销售一路领先,累计实现销量88663辆,同比增长77%。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