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价格高_新能源汽车价格高怎么办
1.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2.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3.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要贵?
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遭到退坡,汽车涨价的趋势悄然来临。使得原本价格就偏高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持续的攀升。而涨价的原因是由于补贴政策正在逐步的退出。没有了补贴,自然价格就会变高。而涨价之后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购买人群会考虑价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一、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原因
关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行业人士表示这个政策意味着可能在202年底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将会直接退出。没有了政策补贴的加持,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自然会上涨。但这个并非价格上涨的唯一原因,同时由于全球的芯片短缺,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也会有所增加,成本增加后,销售价格自然也会提升。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了。
二、涨价潮必然会影响销量
在涨价潮来临之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更是创下了销量的历史记录。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当时所具有的补贴政策。依靠较低的价位。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而如今在各种因素的状况下,新能源汽车进行了涨价,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其购买时的考虑。没有了价格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更是由于不完善的体系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使得消费者会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有了更大的顾虑。所以在小编看起来,必然会使得汽车的销量有所降低。
在新能源汽车的涨价潮的情况之下,无论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小编认为应该客观理性的去看待这个问题。相关部门会大力进行原材料的开发与供应,希望能够早日恢复新能源汽车高性价比的称号。
新能源市场又一波涨价潮来袭,为何电动汽车的价格会那么贵?
受疫情及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锂、镍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供应链中断等情况,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自去年年底至今上涨2-3轮,直接拉高了消费者购车成本。这对于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如果涨幅较小,可能一些消费者还能接受,但涨幅过大,消费者承担不了,可能就会直接影响购买新能源车的决策,进而影响新能源市场整体发展。
要解决新能源车价格飙升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浮动,但是从目前来看,这种市场供需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长期来看,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或是坚持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发展,摆脱当前锂等原材料的束缚。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就提出,巩固锂离子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并且,鼓励中外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有效缓解稀有金属、稀缺金属供给矛盾。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认为,“碳中和”催生了万亿瓦时级的电池需求,推动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的应用场景不断产生,给了不同技术施展的舞台。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将助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事实上,当前市场中的新能源车型用的动力电池基本上由磷酸铁锂以及三元电池组成。今年前2个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29.9GWh,同比累计增长109.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13.1GWh,占总装车量43.8%,同比累计增长50.6%;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16.7GWh,占总装车量55.9%,同比累计增长203.1%,呈现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值得注意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在2月份首次超过了三元电池。
除上述两种主流电池之外,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固态电池以及燃料电池也有所发展。
去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旗下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锂钠混搭电池包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这是基于“双碳”经济以及新能源产业进入到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电池提出的差异化需求。
钠离子电池有着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但钠离子体积较大,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方面要求更严苛,这也成为钠离子电池迟迟难以商用的瓶颈。
基于材料体系突破,宁德时代研发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电、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低温性能与高集成效率等优势。其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根究宁德时代的规划,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也远超国家安全标准。
在制造工艺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实现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工艺的完美兼容,产线可进行快速切换,完成产能快速布局。目前,宁德时代已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20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低,但另一方面能量密度通常在170-180Wh/kg;而三元体系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250wh/kg以上,但三元材料中使用了钴元素,受制于蕴藏量与开量,钴元素的国际市场价格极其不稳定,并长期保持在高位。
无钴的技术路线,主要是为了平衡用户对长续航、高安全、高快充、低成本的特性的均衡追求,基于三元体系上衍生出来的NMX的无钴路线,无钴材料可实现高能量密度电芯的产品设计。
据了解,蜂巢能源的无钴材料实现了钴元素的零化,从而完全不受钴市场的影响,并实现低成本化,同时其能量密度可与三元材料持平。故从长远看,无钴电池相比磷酸铁锂技术方向和三元电池技术相比,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是行业发展的不可替代趋势。
由蜂巢能源H平台的无钴正极材料所打造的电池产品,常温下无钴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到2500次以上。能量密度方面,无钴电池目前可以做到240~245Wh/kg,远高于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170~180Wh/k平,也十分接近811体系三元锂电的240~250Wh/k平。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蜂巢能源无钴锂离子电池的欧拉樱桃猫,在去年成都车展上已经亮相,用的是82.5kWh无钴电池组,NEDC续航为600km,这也是全球首款搭载无钴电池的新能源车,预计在今年年内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松下电器总裁楠见雄规近期表示,松下将力争在三年内实现无钴电池的量产。这就以为着无钴电池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否会大批量装车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固态电池则是以固体作为电解质和导电介质的电池,这种电池在原料和生产路径上都和目前普遍用的液体电解质电池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固态电池根据固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电池。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目标为,到2025年,液态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350Wh/kg;2030年,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固液混合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400Wh/kg;2035年,准/全固态体系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将达500Wh/kg。在2030年,预计国内全固态电池占比不会超过1%。
从目前来看,固态电池仅发展在半固态电池阶段,最早装车的是蔚来ET7。根据近期曝光的消息显示,蔚来ET7用的是卫蓝新能源提供的单次充电续航1000km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该电池预计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在能量密度方面,固态电池通过化学成分,可以减少40%的体积和25%的重量。以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专利技术为例,最终有望突破500Wh/kg的能量密度。
在安全性上,固态电池相较于目前的液态电解质电池有着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以及不漏液等优点,即便是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发生副反应。另外,固态电池在结构上有着更强的温度适应性,使用寿命相较于液态电池也更长。
从理论上来看,固态电池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目前液体电解质电池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量产、商业化等方面还有一定难度。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其中就提出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并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此外,该规划还首次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日韩车企在该氢燃料电池领域布局时间长,产品也相对更为成熟。国内则是上汽集团在FCEV领域投入较早,投资专门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捷科技,上汽大通还发布了燃料电池MPV—EUNIQ 7。
写在最后:从现阶段来看,解决新能源车价上涨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保证供应量以及稳价格,加强锂、镍、钴等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开发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保供体系,维持市场供需。长期来看,需要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寻找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原材料。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动汽车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博得青睐,人们都对这种新型能源轿车兴趣盎然,但无奈都止步于它的价格,难道电动汽车永远不会比燃油车便宜吗?首先来说,电动车比燃油车贵就贵在制造成本上,光是造价就差不多是汽油车的两倍了,售价就自然不用说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丰田卡罗拉车型,传统燃油版十万出头就可以入手一台,但是混动车型哪怕是在补贴之后都要十五万多,如果是纯电动汽车,售价将会跟高。你肯定有很多疑问,那就跟着小编往下继续看看吧。
?
现如今不少电动车型都是套用了同款汽油车的车壳,那么清华大学有一篇《电动汽车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成本收益研究》的论文。它里面说,电动车是由传统的汽油车通过撤换汽油动力系统,增加电动动力系统改造出来的。
小编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说如果是一辆十万元的国产车,算上研发、装配、材料等等,总的造价成本只有售价的50%左右。再除去发动机、变速箱等等汽油动力系统部件,光是一个车壳子,成本就只有整车售价的30%左右。那么显而易见,十万级别的电动车,车壳成本在2.1万左右。
那除了车壳,电动车的成本,还要加上刚才说的电动动力系统的,也就电池、电机、电控。大概和小时候玩的四驱车差不多,有电池、马达,马达还分好的和坏的,最后还要有个开关,和如今的电动车如出一辙,都能把电能转化为车辆的动能。
先说电池,现在电动车用的电池,基本上都是三元锂电池了。工信部公布的前8批296款电动车里面,用三元锂的一共221款,算多的。那么根据国际投资分析机构瑞银的数据,目前国内三元锂电池的价格,是每度1042块钱,以2018年电动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元EV为例。42度的电池,成本4.4万。
然后是电机和电控成本,电动车电池本身的这个容量并不是很大,所以说电机功率也不会太大,否则耗电太快也有可能损坏电池。电池那么贵,必须保护好你说是不是?那么10万块钱电动车的电机,一般是单电机,功率100千瓦左右,就和普通家用车子发动机的那个最大功率是差不多的,小一点的80多千瓦,多一点114、115千瓦。所以根据电池中国网,《中外主流动力电池对比研究》,这么一说,一套功率100千瓦的电机再加上配套的电动系统,2万块钱的样子。
现在咱们来算算,总的造车成本有多少钱,壳子2.1万,电池4.4万,电机、电控又是2万,一辆十万块的电动车,光成本就达到了8.5万,已经快要达到了燃油车的两倍。这么一算,高昂的售价还是确有道理的。
实话实说就是电动车的成本确实还是比较高的,主要还是要靠国家的补贴和政策了,对我们买车的人来说,如今买电动车属实是一个好的选择,节能、环保,又省钱还避免了限号的困扰。并且,你多花的钱买到的车,造车成本跟高,想来想去,也算是赚了,你们觉得呢?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要贵?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1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全年354.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的好成绩开启了新的销量增速元年。而2022年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业内就屡次传来终端新能源汽车车企上调旗下车型的消息,这似乎展示了一个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线涨价的信号:
1)上周末,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比亚迪汽车表示,将对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2)造车新势力中在2021年稳住月销量破万辆的小鹏(涨价幅度在4300元至5900元),以及才崭露头角的哪吒(涨价幅度在2000元至5000元)、零跑(最低配车型涨价幅度在8000元-9000元)和极星(涨价幅度在5千元左右)等车企也进行了提价;
3)正在进行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如广汽(旗下埃安LX涨价了4000元)和大众(ID系列涨价5400元)也明显上调了价格;
4)更不用说,在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特斯拉就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
终端车企为何集体开始进行涨价?
认为,由于涨价的车企旗下车型的设计、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并不算优化了配置,所以车企提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两点——补贴退坡和上游涨价,分别为大家拆分来看各自因素在涨价幅度中的影响占比。
正如不少终端车企在宣布涨价的同时给出的解释,202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次退坡的确给新能源汽车车企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宣布提价的车企旗下的车型多集中在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前者退坡幅度达到5400元,后者补贴减少了2000元,对比来看,比亚迪由于是纯电动和插混销量双驱动,所以为满足各个车型,所以公布的涨价波段较大,而造车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型涨价幅度则基本上都是对照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理想、蔚来等公司,以及开发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上汽通用五菱,小蚂蚁的奇瑞、好猫系列的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目前却没有涨价公告,主要原因就在于售价高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以及续航标准本身就不达标的车型如A00系车型,以及部分A0系车型本来就不在补贴范围内,所以不受影响。
第二个原因则是2021年全年上游原材料大涨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成本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40%,这就直接导致了动力电池自身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将引导着终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的大幅增长。在2021年之前,终端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不管是产业链地位上还是话语权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成本方面有着要求,能够压低零部件供应商的毛利率,即使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在过去几年中也接受每年10%左右的成本降幅。
但是这个降价趋势在2021年迎来了改变,动力电池最为主流的两大路线中,磷酸铁锂(动力型)的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4万元/吨涨到年末的11.1万元/吨,涨幅高达177.5%;而三元材料最常用的三种型号523型,622型和811型的价格分别从年初的12.35万元/吨、14.55万元/吨和17万元/吨涨至年末的24.8万元/吨、26.6万元/吨和27.6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0%、83%和62%。这也使得2021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以今年较火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来说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一辆新能源汽车以50KWH带电量来看,1GWH动力电池可以满足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所以一辆车将消耗0.11吨至0.125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根据其高达177.5%涨幅的计算,每辆车成本或将上升7千元左右,当然这项成本和此前的补贴退坡导致的成本上升不同,补贴退坡的降低成本将由终端车企全部承担,而这项成本无法全额传导,动力电池厂商以及上游原材料厂商都需要共同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动力电池厂商迟迟不涨价的原因,几乎都是自己承担。
终端车企涨价后,影响又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终端车企集体涨价最为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回调,2021年除了春节扰动的2月,自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处于月销量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全年更是创下销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6倍的历史新高记录,渗透率也接近15%。
而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渐认可上面,尤其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里程焦虑和安全隐患依旧存在,所以本身依靠较低价位、较高智能化和绿牌这三驾马车来提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加价,毫无疑问会对终端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部分车企的订单数量上有所体现。而进一步的数据证明将在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来之后进行验证,还会继续紧跟新能源汽车各大车企每月产量、销量、订单等数据情况,并及时和大家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混合动力车型也有望迎来一波高景气度,在2021年的销量上已经有些许端倪,此前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偏好指引,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以及混合动力车型产品本身的技术复杂性,混合动力车型不管是HEV还是PHEV的销量与整体增速都远低于纯电动车型,终端车企也并未将其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而在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9.8万辆和6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62.4%和121.6%, 其中的佼佼者比亚迪的插电混动的销量更是达到272,935,同比增长467.62%,远超纯电动144.95%的增速。
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后,混合动力车型受到的影响也是明显较纯电动要小,近期提价的车型也多为纯电动,插电混动即使有所提价,在涨价幅度和绝对值方面也是远远小于纯电动,叠加由于技术革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混合动力车型能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的问题,混合动力车型或将有望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黑马。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2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小鹏、哪吒、广汽埃安、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官宣上调旗下部分车型价格,而此前“按兵不动”的比亚迪最近也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
根据发布的声明来看,由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退坡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比亚迪将对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当然,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补贴退坡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涨价的主要原因。
前面也提到,在比亚迪宣布涨价之前已经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在补贴政策颁布的当天即对外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相比之下,此番比亚迪起步1000,上限7000的涨价幅度也还算良心。
作为国内新能源的领军车企,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涨价其实是迟早的事,且不说此番价格上调是行业与政策的大环境所致,所有新能源品牌无一例外都选择涨价;再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车所需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上涨,在过去一年来,动力电池成本暴涨,例如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锂等金属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1年底,523三元电池成本由每瓦时0.52元涨至0.77元,上涨高达48.1%;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则由0.47元涨至0.66元,上涨40.4%;还不止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如今全球依然处于芯片短缺的局面,按照现在的形势看,短时间内“缺芯”的问题无法得到缓解,选择涨价或许也是新能源车企解决供应需求矛盾的一种措施。
那么减少的补贴谁来承担?显然车企不会愿意自掏腰包,而最终所有的非要都转接给消费者自己承担了。但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去年4月下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通知中就有明确提及新能源产品有涨价的趋势,换句话说,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加价方式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加价并不属于市场人为行为,而是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不过,一边是国补退坡,另一边新能源车型的保费也开始提高,目前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由12家保险公司公司挂牌发起,按照新能源的专属车险上市后各类汽车品牌和车型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保费上涨的情况,最为夸张的是,特斯拉的保费达到1.8万,翻了两倍之多,光是这高昂的保费就劝退了不少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补贴政策进入最后一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新能源产品未来将不再有外部的大力扶持,需要靠行业本身打入市场。不过,如今新能源产品的原材料价格疯涨,芯片短缺危机也还未解除,新能源车还能延续此前的销量增长势头?还真不好说。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3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新能源汽车要贵的原因是:
1.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成本比较高。
2.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量先进,造价成本也比较高。
3.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的企业比较少,产能不足,销量少。
4.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比较先进。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曝光了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意图骗补国家财政补贴超10亿元,个别企业已被取消整车生产资质。
百度百科_新能源汽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