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车市行情

无锡汽车主机厂地址_无锡汽车主机厂

1.大众汽车抢跑!首个车企Robotaxi车队落地合肥

2.世界顶级润滑油有哪几个品牌?

无锡汽车主机厂地址_无锡汽车主机厂

第一,普诺得

普诺得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已经在新能源充电设备行业深耕十余年,属于高端品牌。产品长期出口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普诺得产品有欧盟TUV和美国CE认证。对于内行人来说,欧盟和美国对产品质量监管更加严格,所以像普诺得这种经过认证的品牌更加靠谱。而且普诺得售后服务保障好。产品一直处于研发的最新行列。目前,普诺得品牌在京东和天猫等电商平台均开设有官方旗舰店。产品种类丰富,有16A3.5KW,32A7KW等多种型号的家用便携式充电器,还有220V 和380V充电桩。而且普诺得新能源充电设备,均由平安保险承保。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第二、途美达

途美达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一线品牌,产品质量非常好,性能稳定,在选材和用料上,非常讲究,产品安全性很好。途美达研发团队占比近50%,拥有新能源行业顶级研发经验。产品远销欧洲、新西兰、美国等20多个国家。途美达产品设计精巧,售后服务完善,产品种类齐全,220V和380V都多种产品都有,可以完美匹配特斯拉、宝马、奥迪、保时捷、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荣威等等新能源汽车。

第三、西比亚CEBEA

西比亚CEBEA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主要给汽车主机厂做配套。新能源充电设备行业优质品牌。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范围包括:交流充电枪、交流充电枪插头、充电枪插座;直流充电枪插头、插座;车内高压线束,充电桩内部连接器线束,EV 电缆等,CEBEA经过十年稳健持续发展,已通过了美国 UL,CE,IS09001,TS16949 体系认证等多国安规认证。

大众汽车抢跑!首个车企Robotaxi车队落地合肥

中国润滑油市场到底有多少品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目前的润滑油市场,按企业性质可以划分为外资、国营、民营三类,按品牌可以划分为进口、国字号、洋鬼子、国产四大类,按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国标和非标两大类。

今天我们将不按以上类型划分品牌,结合目前的市场态势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润滑油市场应该形成四股势力,并且各有千秋,相互制衡。

第一股势力:美孚、壳牌为首的国际品牌阵营

在中国市场行销多年,具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首选美孚和壳牌。

目前国内高端汽车品牌、重型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的进口基本上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这些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使得中国润滑油的高端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所垄断。目前美孚和壳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还没有哪家企业真正有实力可以撼动。

国际阵营中还有一些品牌如嘉实多、埃索、道达尔、SK、BP、福斯、加德士、埃尔夫、康菲、马石油等品牌,其中有部分品牌在一些特殊领域还做的不错,拥有自己专业的拓展团队和服务团队,有些品牌可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品牌中的二线、三线品牌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形成太大影响力,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作中也并没有建立值得称道的骄人业绩。这类势力是否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新的势力,还需观望。

第二股势力:昆仑、长城为首的国字号阵营

长城、昆仑,国字号品牌,也是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实力的品牌。

中石油在没有推出昆仑品牌之前,曾尝试推出“火炬”这个品牌,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各润滑油公司表面响应,却没有实际行动,最后不了了之。而在2004年整合旗下九个品牌,将品牌统一为宝石花-昆仑,虽然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各异,但是整合昆仑是中石油品牌化路线迈出的成功一步。在没有整合前,中石油旗下共有九个润滑油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飞天、七星、大庆、天山,他们都在某个地区或某一类油品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由于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也没有统一的研发与管理,促使9个品牌并没有形成很强的合力,市场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这种整合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和整体战略的张力。

长城在实际的市场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及着眼全球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快海外市场开发,并推出“SINOPEC”润滑油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品牌,着力塑造中国石化润滑油“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旗下系列产品也已通过戴母勒-克莱斯勒、大众、奔驰、沃尔沃、MAN等世界著名制造商的技术认证,成为中国一汽、二汽集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奇瑞、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首选专用油品。2008年,公司与东风日产、中远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式成为北京奔驰发动机油供应商。

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一部分是市场化的经销网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石油、中石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系单位。而在社会市场的实际运作中,市场价格透明、渠道模式过于复杂、区域保护力度不够、中低档产品过于集中,市场窜货、货问题,渠道参与者利润不高,也是其发展的软肋。虽然这两家企业拥有竞争最有利的优势,但其市场还是面临着高端吃紧、现有市场遭民营阵营蚕食的两难局面。树立民族品牌,走国际化路线,国字号品牌的发展还是任道重远。

中石化、中石油的市场研究机构,在国内研究领域还是比较领先和超前的,也是值得认同和称赞的。很多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价值,也具备实操性,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表现不佳,其根本还是由国有企业的体制或运行机制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家企业的革新和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后期的不断推进,其发展前景还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股势力:玉柴、潍柴为首的主机厂润滑油品牌阵营

玉柴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商,从2005年121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10年提前两个月完成300亿元的经营业绩。

玉柴润滑油是其旗下汽车化工业务板块的龙头企业,玉柴润滑油也是国内唯一的由主机厂打造的润滑油品牌。玉柴目前除了北海及重庆两个已投产的基地,2010年大连生产基地已经动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玉柴预计还将在华东等地区设生产基地,以提高润滑油产能,至2015年,销售量将达到15万吨。

从以上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玉柴正逐渐从配套产品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其发展目标已不单单是停留在配套市场的老大。虽然业内对玉柴的运作评价各异,但我们可以设想,就按目前的发展态势,玉柴随着其集团业务的不断提升,玉柴润滑油的市场份额也将是一个可以小视的数字,如果玉柴推行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和社会化品牌,双品牌并行,很可能发展成为润滑油行业的新一个“巨无霸”。

玉柴在业内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发展较具规模和影响力,并自建生产基地的品牌代表,他的成功经验,将会影响很多主机厂品牌。潍柴这几年在市场上也是不断推出新品,对其润滑油经营也不断调整;还有东风、中国重汽、陕汽等等主机厂品牌,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其润滑油品牌也有可能会相继规模化、品牌化。

主机厂品牌,将会在未来几年快速发展,其市场竞争力实力并不亚于长城、昆仑,这一股势力的形成,将对行业的格局变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股势力:青岛康普顿、南京龙蟠、西安佳润、无锡路路达等地方性品牌阵营

中国民营油企在市场竞争中的现状是上有“石油双雄”,左站“进口虎”,右踞“山寨狮”,虽然民营油企的生存和市场环境非常严峻,但中国民营油企依旧是中国润滑油市场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竞争者。

市场永远是对有心者,进取者,真正的市场竞争者留有机会的,中国民营油企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破瓶颈,寻求和自建着自身的发展之路。2010年中国民营油企应该是有众多收获的一年,很多民营油企进行了自身经营的革新、战略的调整、差异化的尝试,从多个方面看,民营油企的发展空间都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以前很多民营油企志在全国市场,现在民营油企的经营相对前几年,理性和稳健了许多,大品牌实现渠道扁平化策略,中国民营品牌开始舍弃模仿,开始实施区域精耕细作策略,这两个策略其实有很大的制衡性。扁平化是大品牌依靠消费者拉动渠道的模式,但是其中经营环节的利润不断压减,渠道权限不断压缩,很多渠道参与者不愿沦为“搬运工”;精耕细作正好可以攻其软肋,严格的区域保护,在有限市场进行细作,具备形成核心市场。中国民营油企在区域性市场的运作能力,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各地诸侯,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不断深化这种政策,将会在局部市场中赢得主动权,同时也会给“石油双雄”,制造更多“碉堡”,易守难攻、长期的蚕食是很可怕的。

中国民营油企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对于形成规模经济的民营油企,后面的上升空间还在不断拓宽。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连续推行,润滑油正经历着从低端过渡中高端的演变,也将给规模领先的民营润滑油企业制造机遇。“石油双雄”的最大优势是其拥有价格低廉的Ⅰ类基础油,使其低端润滑油成品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最低。同时,“石油双雄”控制基础油供应,使国内民营润滑油企业一直处于竞争的劣势。

“石油双雄”的Ⅱ、Ⅲ类基础油产量仅仅占其基础油总产量的10%,这使得他们的低价格、消耗的做法不可持续。其未来的唯一选择便是从国外进口Ⅱ、Ⅲ类基础油,用于高档润滑油的生产。自行生产Ⅱ、Ⅲ类基础油,“石油双雄”还需要更长时间,同时“石油双雄”在CH-4、SJ及以上级别的市场销售,是远远不及这些民营企业的,其市场价格并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国Ⅲ、国Ⅳ时代的相继来临,各企业在Ⅱ、Ⅲ类的基础油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其优势将不太明显。

第三部分 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销售趋势分析

2011年将是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看好的一个年份,从相关发展迹象来看,行业整体销售业绩还将有大幅度增长,虽然整个产业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但是其市场发展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如何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突破发展瓶颈,也将是我们新的关注点。

一、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拉动,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出台,汽车化工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润滑油的整体销售趋势是强劲的。

1、中高端产品销售势头尤为强劲

国Ⅲ、国Ⅳ排放标准,已经让汽车产业全面完成了升级,2011年国Ⅲ、国Ⅳ环保车型,经济型车型各大汽车制造厂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同时润滑油产业的相关对应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也将进入“高峰期”,各润滑油厂商在这一系列油品的争夺也会空前激烈。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SJ、CH-4级,及其以上油品的销售将会大幅度提升。

2、低档产品销售趋势开始调整

低档产品,可能在部分企业的销售比重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但是整体在低档产品的销售产品线以及销售策略将有大幅度调整,低档产品的销售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策调控、渠道经营者的经营调整、新品推广策略、渠道模式变化等等,都将对低档产品的市场形成影响,毕竟在这一市场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后期的市场就拥有优势。

3、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企业新的增长点

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机械专用油的产品将会更加细化,地方品牌在区域性市场竞争中将会加大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一些差异化产品如出租车专用油、煤矿专用油、油田专用油等代表企业属性的差异化产品将层出不穷,根据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民营油企新的增长点。

4、高质量营销策划将助推业绩上升

润滑油行业在营销策划上是起步较晚的一个行业,也是目前很多企业缺少的,但总体来说,整体策划能力还在不断提升。随着近几年行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润滑油营销通病将有所缓解,各厂商将会根据自己的定位,设计出更加有实际运作价值,真正推动自身渠道发展的策划案,将会促进一部分市场及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也将是未来几年较值得关注的看点,也将会对企业的人力以及运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国内市场润滑油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

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

一些具有优势的主机厂品牌、民营品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某些领域或地方性的强势品牌,也成为2011年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如主机厂品牌玉柴、防冻液品牌蓝星、刹车液及配套品牌莱克、特种油品牌卡松、油田品牌佳润等等。

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润滑油从来就不缺少牌子,但缺少真正的品牌。2011年各大厂商在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的同时,常规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重新打造品牌的规模型企业不会有太多增加,而OEM品牌在未来几年中会有很大变化,OEM品牌随着行业发展,将不会是被压制的品牌,随着其专业营销水平及模式的提升,这类品牌也将会快速发展,同时部分山寨企业的重新定位,将会令后面的品牌有所增加,产品日益丰富。

3、汽机油市场外资品牌比重明显上升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家用小轿车的快速增长,在2011年将刺激汽机油市场销售量的攀升,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理念、以及维修保养期限制等因素,外资品牌在汽机油市场的比重相对2010年还将增加。

4、国际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

目前,我国的高端润滑油市场还是被强势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品牌正逐渐由中端向中高端迈进。

三、2011年润滑油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0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行业的内在变化还是较大的,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以下几点。

1、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方,是否会对润滑油产生影响

发改外资〔2010〕914号外商投资政策的出台,国家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将从某种程度上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一政策是否会对润滑油产业形成影响,还很难说。

中国润滑油市场是否会有新的进入者,是值得关注的。

2、国际品牌的运作模式对国内润滑油市场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内润滑油品牌从设计、营销、快速反应等能力上看,都还缺乏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山寨时代是中国润滑油高速模仿的时代,但是时过境迁,国内润滑油品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不再会模仿其设计了,而是在营销和快速反应等经营创新能力上将会有所突破。新一轮的品牌提升,将改善国内润滑油品牌的经营方式,加快国内油企向品牌经营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内润滑油品牌的整体能力提升,这一点是值得期待的。

3、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哪些企业成为行业黑马

中国润滑油市场从来不缺乏勇者,离统一2006年合资过后,已经快五年时间了,新的市场竞争是否会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呢?又会有多少企业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让市场竞争来的更加猛烈些吧!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新的行业黑马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市场竞争。或者仗剑天涯,或者得一隅偏安,中国润滑油市场江湖纷争,愈演愈凶!

世界顶级润滑油有哪几个品牌?

撰文?|?张传宇?编辑?|?老司机

继蔚来中国落户之后,风投之城合肥张开怀抱,再次迎来了一家重量级车企。

8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举办。活动现场,合肥市向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颁发了合肥市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

继AutoX和滴滴等出行服务商先后在上海嘉定推出无人驾驶打车业务后,大众汽车集团成为在中国首个启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测试运营的国际汽车制造企业,而合肥试点则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落地的首个项目。

当出行公司纷纷选择一线城市作为robotaxi第一站之时,大众中国为什么将出行服务的首站放在合肥?其运作形式,又会有何不同?

为什么是合肥?

事实上,大众汽车与合肥市在出行服务项目上,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结缘。

早在2018年,大众集团就宣布,在截至2023年底的未来五年里,将投资约440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车辆和工厂的数字化。2019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旗下逸驾智能科技,与合肥市人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落地安徽省合肥市的智慧城市项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与逸驾智能、江淮汽车一起,在网约车、分时租赁、自动驾驶技术等智慧出行平台展开合作,其中就包括自动驾驶车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车队运营、客户出行服务平台等自动驾驶出行服务(AV?MaaS)的研究与开发。

从协议签署到项目落地,只间隔了15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还要克服疫情造成的重重阻碍,这足以看出大众汽车在出行服务领域的“急迫感”。

在路由社看来,大众汽车在华的激进投资进程需要几大支点。

首先,从早年与江淮汽车的合作,到今年战略投资江淮大众、国轩高科,大众汽车想要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获得投资落地的支点,快速追赶在汽车新四化各大细分领域的领先者,从而带动集团的转型。

汽车行业的惯例是,产业的投资最终都会走向与目标城市的合作。此前,大众汽车与长春、上海之间的合作都是如此。现如今,通过多项投资,合肥已经成为大众汽车在华发展的第三支点城市。

其次,这也离不开合肥市自身的努力。

2007年,当消费电子浪潮在中国涌起,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豪赌显示面板,投资了京东方;2019年,当历史的进程指向新能源汽车,合肥又拿出100亿元押宝新兴车企,投资蔚来。在摸准时代脉搏的产业投资上,合肥的成绩超过了绝大多数地方。

从标的来看,合肥主要选择一些未来前景大,有想象力的高科技项目,在标定赛道后,投入巨资引入头部企业,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条件。

“此次试点项目启动是合肥市与大众汽车集团携手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合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大事。为此,合肥市委、市将全力以赴为大众在合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合肥市王文松如此表态。

为了迎接大众出行项目的到来,合肥在海恒社区提供了总面积16平方公里,包含总里程80公里全开放道路,连接学校、商超、公园、医院、居民区、工业园等功能辖区的真实交通环境,并升级了交通网络、快速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后期随项目推进,测试区内还将分批建成近百个接驳robotaxi站点。

事实上,在二线城市中,恐怕很少有城市会像合肥这样,敢于提供如此大的政策及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以试点项目的路测区域而言,16平方公里之内,大到政策法规,小到车道划线,没有的支持,单凭企业来谈智慧出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参与度,单凭单一企业亦然是无法形成发展气候的。因此,的角色不可或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示。

“我非常钦佩合肥市在新兴技术、新兴经济、新兴行业等领域的远见和开放,这极大鼓励了行业和企业的突破式发展。”?他在致辞别感谢了合肥市。

更为重要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成为车企牵手地方的“潜规则”。顺着思路深思下去,大众汽车和合肥这对“CP”的再次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大众汽车再次牵手合肥,背后还有产业优势方面的原因。

比如,国内60%的自动驾驶车辆零部件是“合肥造”,仅包河区汽车年产值就约156亿元,已经聚集了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约10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0余家。其中,包括江淮、安凯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北科天绘、翎雁科技、驭势科技等核心部件企业。

这足以说明合肥在着力构建自动驾驶、出行领域的产业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大众汽车想将合肥打造成为在中国市场面向未来的第三极,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众汽车眼中的出行“五级”

再说大众汽车的robotaxi项目本身。

当下,车企转型成为出行服务商,在行业内早已不是新鲜事。于大众汽车而言,这是首次直接向中国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在大众汽车的规划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生态圈是出行服务的最终目标,包含五个层级(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从Level?1到Level?5所指的五个等级不同)。

第一层级,就是整合了硬件和软件的自动驾驶系统。未来,这一系统还可通过V2X技术全面整合进入智慧城市整体建设。

在第二层级中,契合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电动车平台,将成为项目的重点。此次,试点项目的服务车队由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车型——奥迪e-tron?组成。

第三层级,就是确保车队高效运营的精准算法。通过精准算法,后台可以远程保持实时动态监控,并平行于车载自动驾驶系统独立运转,降低事故发生风险,合理安排单车充电路线和车辆清洁,提升用户体验。

连接乘客的车联网功能,是大众汽车出行服务的第四层级,分为两个部分。即出行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车内交互屏幕这两个界面与车辆实现交互。一方面,大众汽车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个非常易用的应用程序奕秒App,用户可通过使用App呼叫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扫描二维码解锁车辆,实时掌握车辆位置。未来,奕秒App将发展成为兼容并包更多出行服务选项、满足广泛出行需求的集成性平台。另一方面,在大众汽车的技术路线中,安装在每辆电动汽车内的交互屏幕,会从另一个层面为用户带来多种车内互联体验的可能性。

在终极的第五层级,满足个性化选择的更多生态圈内容服务,是发展的重点。比如,大众汽车将创建一个“个性化出行助理”,不仅兼具传统汽车车内影音播放、新闻、天气资讯播报等基础性功能,电子解锁等车辆功能性预装服务,未来还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推荐服务,满足乘客在行车过程中高效完成如餐厅订位、酒店订房、综合票务等事项。

总的来说,第一、第二层级是分属软/硬件的技术层,这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基础;第三层级则是运营层,它是衔接软硬件,让无人驾驶车辆走向出行市场的关键;第四层是应用层,它既是普通民众体验大众robotaxi的入口,也是进一步开发第五层级的依仗。大众提出的五个层级之间相互关联,被整合成一体化的无人驾驶出行解决方案。?

抛开技术路线的演化,在大众汽车出行服务的愿景中,展现出区别的是有温度的人性化服务。马云就曾对打车软件吐槽,自己的妈妈因为不会用打车软件,在路上打出租车,很久也没车停。

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第三层级。

为此,出行平台会将呼叫订单交由AI后台协同决策,结果就是不论早晚高峰、刮风下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呼叫订单都不再会被取消,冷僻路段和恶劣天气因此不再构成出行阻力,弥补传统叫车平台的服务盲点。而且,不便于使用传统出行方式的孩童、老人,需要帮助的其他群体,也会得到同等的对待。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旗下高端品牌车型奥迪e-tron组成的奕秒(ezia)车队作为测试项目服务车队,已经正式开启路测。到2021年初,测试区域内的40万名社区居民,就可以免费体验相关服务。

从用免费体验的运营方式来看,大众汽车此次出行服务试点的目的,探索商业模式还在其次,主要还是为了在综合性场景中不断学习并优化研发成果。

“我们在合肥的试点项目不同于他地(如无锡)经验的地方在于,项目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空间。”苏伟铭表示。

简单来说,试点大众robotaxi的第一步,是根据五个层级的规划进行测试,积累继续研发所需的数据,用于不断优化细节。项目第二阶段仍属于开发阶段,将会在10辆车的基础上,推广场景学习经验,增大车队规模。而商业化运营将是项目第三阶段的内容。

既要“大众速度”,也要“大众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robotaxi目前选择的车型e-tron裸车价格高达60万元,其实对商业化不太有利。不过,这也反映出大众汽车对于出行服务的特殊思考。

“我们选择从奥迪e-tron车型开始我们的试点项目,就是要表达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个理念:高端车型只为更优质服务,分时租赁不一定必须是低成本的,也可以由高档车打造。除了点到点单纯的位置移动概念,未来出行必然包括更丰富的体验。”苏伟铭对路由社表示。

据了解,未来奕秒(ezia)车队也会提供不同档次的车型可供选择。

路由社认为,大众汽车掌握的整车制造能力,以及为运营目的对robotaxi在制造阶段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将是其相较于同领域内其他非汽车制造企业的优势。

只是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下,“软件门”折射出大众汽车的软件能力仍然处在追赶者的位置。对软件能力有极高要求的无人驾驶出行领域,大众汽车同样是加紧追赶。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本地化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大众汽车顶层是否充分放权,则成为影响最终出行运营结果的X因素。

另一方面,当前汽车制造商,诸如大众汽车的德国同行戴姆勒和宝马在中国推出的ReachNow、耀出行等城市出行领域的项目,运营得并不算十分出色。这样的先例,对于大众汽车来说,既是警示也有启发。

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圈的概念本身就是具备规模效应的,车联网、数据集成、城市道路协同的最终实现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

以中国市场为例,真正的规模化不能是单一解决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独有落地场景,而是要找到能够推而广之到任一城市、适用于整个区域市场的解决方案。

因此,未来大众汽车在出行服务领域,不光需要“大众速度”,还需要“大众怀抱”。以开放的态度,通过多样的合作模式,与其他主机厂、互联网公司在发展中不断合作与探索,将是下一阶段大众汽车出行服务发展的重点。

最后,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大众汽车和合肥已经开启了车企主导出行服务的新纪元。

正如大众汽车一位工程师所说,“技术部署离不开理想的环境,离不开行业、企业与的合作。越多一些像合肥这样开放的,就离形成行业气候更近一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世界十大顶级润滑油品牌排行分别是突破润滑油、Redline红线润滑油、MOTUL摩特润滑油、TOTASION途佳驰、福斯、美孚、嘉实多、胜牌、壳牌和道达尔,具体内容如下:

1、突破润滑油(美国)

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牌销售网络已经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合成润滑油技术领先的国际一线品牌。其合成润滑油和车用液体获得世界各地消费者和赛车团体的赞誉。

2、Redline红线润滑油(美国)

全球极限全合成机油王者--美国REDLINE(红线)美国REDLINE红线机油全球真正全合成机油-脂类全合成机油王者超强润滑性能,最高性能的代表。

3、MOTUL摩特润滑油(法国)

法国MOTUL润滑油创建于1853年,品牌创立之初所提出的宗旨便是制作最好的润滑油。 1966年,MOTUL首先在其家乡法国提出半合成机油概念,当时便获得极大的震撼。

4、TOTASION 途佳驰(日本)

TOTASION 是一家专业从事养护用品研发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在日本本土为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提供润滑技术支持。车用油是TOTASION的核心产品。

TOTASION 途佳驰研发的零摩擦分子专利技术。是解决摩擦、磨损问题的突破性技术。切切实实的为润滑油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此,TOTASION 途佳驰的零摩擦分子专利技术润滑油不仅得到了世界最高机构的权威认证,更通过了市场检验。因产品一向是原装桶出口,更是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亲睐。一跃成为世界前四的高级润滑油企业。

5、福斯(德国)

福斯(美国FLOWSERVE公司),是个新公司,成立于19年6月,她是由具有130年历史的BW/IF(Byron Jaokson)公司与具有90年历史的Durco国际公司合并而成的。1998年泵销售额42.99亿元,排名世界泵业第六强。

6、美孚(美国)

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 (Mobil),1999年美孚石油和艾克森石油(标准石油公司后继者之一的新泽西标准石油曾先后使用埃索 (Esso)、艾克森 (Exxon)等名称)。合并为艾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

7、嘉实多(英国)

嘉实多是世界公认的润滑油专家。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品牌。成功归功于Charles Cheers Wakefield,是他在1899年建立了专业的润滑油公司——嘉实多。

并确立以技术先锋、获胜、热诚与、卓越表现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这些价值仍能代表嘉实多,而且是使嘉实多成功的核心力量。

8、胜牌(美国)

1866年,胜牌公司创始人约翰·艾力斯博士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桶润滑油。美国胜牌石油化工公司(Valvoline)是一家从事于润滑油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跨国公司。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莱克星顿市。属于亚什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

9、壳牌(英国、荷兰)

荷兰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由荷兰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

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0个国家,雇员近9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

10、道达尔

道达尔公司(Total)是全球四大石油化工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在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开展润滑油业务。2003年5月7日全球统一命名为道达尔(Total),旗下由道达尔(Total)、菲纳(FINA)、三个品牌组成。

该公司是1998年1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FINA)合并,及2000年3月道达尔菲纳石油公司对法国埃尔夫公司(ELF)购并这两次交易后的产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