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新闻_关于吉利汽车的新闻
1.吉利收购了哪些品牌
2.吉利发布的背后:蓝牌车和绿牌车不能放在一家店里卖!
其实说到吉利大家肯定都知道,但是说到这个极星汽车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在网上也只能查询到一点信息。其实这个品牌是吉利和沃尔沃合资的电动车品牌,从售价就可以看出来属于高端品牌了,首款车型极星1的售价就高达145万元,大家都以为它飘了的时候,极星的第二款车型售价41.8万元,相对便宜了一点。但是这个品牌主打欧洲市场,通过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可以让这款高性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立足。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它一来就出百万的车型,还是限量500台。其实这是车企的宣传手段而已,极星1能不能卖出去已经不重要了。实际上就是在消费者心中树立极星汽车是一个高端品牌,通过这个方式去吸引眼球,让人们对它津津乐道。正在人们吐槽之余,推出一款价格相对便宜的车型,这时就会有人为此买单了。
虽然极星汽车出现在国内的视野很少,但是它因为车标的原因,被雪铁龙起诉,这一下又相当于是免费打广告了。雪铁龙认为极星仿造了它旗下DS汽车的车标,虽然在我们眼里看上去并不像,但是事实却成立了。最后罚款约人民币117万元,并承诺在六个月内不能使用这个车标,这件事情才算平息了。
凡是长了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两个车标根本就不一样,如果你非要说一样的话,那就是车标上的尖刺差不多。极星的车标就是两个“V”组成,而DS汽车车标则是“D”“S”两个字母形象化了,你们看出来是一样的吗?
极星汽车初登欧洲市场,本地车企肯定不会视而不见,趁你立足未稳,给你一个下马威。又或者借助这个事情,做一个免费的广告。所以走出国门远比想象中的困难,不仅是对吉利而言,更是对所有自主品牌而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收购了哪些品牌
吉利汽车这两年的发展势态非常迅猛,在国际领域上也有了一定地位。目前吉利已经拿下诸多国际品牌并将这些品牌纳入自己的子品牌中,像沃尔沃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沃尔沃与吉利算是兄弟品牌,它们对接着不同级别的消费者,在汽车领域拿下了非常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吉利汽车也已经连续三年进入世界五百强,虽然和国产华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它的潜力也很大。
有人说,吉利汽车能否有一天像华为一样发扬光大,站在世界顶端“傲视群雄”,其实我能说,这二者是没有办法比较的,首先吉利汽车和华为科技处在两个不同领域,它们没有共同可以相比较的因素,当然,除却内部创新技术和年收入这两点。
这两年来,吉利公司开始了在世界领域的版图扩张,品牌影响力已经毋庸置疑。众所周知,国产品牌一向以性价比为追逐目标,吉利公司能在诸多性价比汽车中脱颖而出,那绝对是非常强大的,只是有些可惜,吉利核心都放在引进技术上,它自主研发能力相比较华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要知道,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太多成本,身为一个民用企业,它做到了带动全世界19万华为员工一同进步,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核心技术,华为才能成为仅次于苹果和三星之后又一个强大的科技公司。
根据去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得知,华为的营收入达到4013亿元,净盈利349亿元,相比较以往有大幅度增长,反观吉利汽车,同时期只有475.6亿收入,净盈利40.1亿,这个数值和华为几乎是天差地别,二者确实没有对等的关系。只可惜,吉利汽车的核心关注点都在引进技术上,如果它能够学习华为的发展模式,也许不多年真的可以成为国产汽车品牌中的“战斗机”,要知道,同时期比亚迪、奇瑞等品牌都在追逐着它的脚步,没有技术核心,必然会面临被“围攻”的困境。
所以,关于吉利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华为,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明显,就算积极加大投资成本用于技术研发,想要和华为维持同一水平线也不现实,双方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未来发展方向也完全不同,没有竞争趋势也没有可比较的点。换言之,吉利也没必要为了迎合大众思想地成为华为,如果它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某一天在新能源领域全面爆发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霸主也是有可能的,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非常广阔,而吉利汽车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它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吉利发布的背后:蓝牌车和绿牌车不能放在一家店里卖!
吉利收购的品牌包括:沃尔沃轿车业务;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也叫做莲花汽车;伦敦电动车,是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远程汽车,新能源的商用车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并涵盖出行服务、线上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体育等在内的全球型集团。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旗下拥有吉利汽车、几何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汽车、曹操出行、太力飞行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品牌。吉利控股集团还是沃尔沃集团第一大持股股东,戴姆勒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
吉利创业历程:
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1989年,转产高档装潢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年,进入汽车产业。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1999年,在北京创建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2年5月25日,原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标志着吉利集团开始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型。
10月1日,飞人——柯受良驾驶吉利·美日轿车在世界屋脊布达拉宫广场飞越,作硬碰硬着陆表演,取得成功,同时很好地展示了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12月份,分别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意大利著名汽车项目集团签约联合开发CK-1与CI-1轿车项目。
2002年12月,与省内和上海若干家商业银行建立了战略性银企合作关系。2002年,进入全国“3+6”主流轿车制造厂家行列。又排入全国企业500强,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8位。
吉利并不是吉利汽车的一个新品牌,而是吉利品牌下专注中高端新能源的全新产品系列。但吉利汽车对待这个全新产品系列的态度,却不亚于打造一个全新品牌。
原因在于,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或者再直白一点,绿牌车和蓝牌车,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划清了界限。在卖燃油车的店里,贵出好几万元的同级别新能源车大概率就是陪衬;在卖新能源车的店里,燃油车更加不可能卖出去。所以,将新能源车单独拿出来,投放新的产品、铺设新的渠道、塑造新的品牌形象与认知,是摆在每一个主流品牌面前的必答题。
所以,我才会对吉利怎么卖车最感兴趣。
吉利的产品本身,事实上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从进入4.0架构造车时代后,吉利的新车不管是平台架构、动力系统核心技术、产品设计与工程能力都很能打,其中不乏上市即热销的爆款车型。如今的吉利,在吉利汽车既有的战略部署下,相信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产品谱系与产品定义的规划。
但当2023年品牌之间已经打响你死我活的决战时,相比不同品牌在产品力本身上逐渐拉近的距离,销售模式、服务品质、全程体验、品牌认知,这些对于一个新品牌,或者是一个将要被品牌主推的全新系列,显得更加重要。
于是,今天我们想讨论两个问题:吉利为什么一定要大投入去做这个全新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这个全新系列会如何重新思考触达用户的方式?
吉利汽车为什么要做系列?
在2022年之前,中国的主流车企对于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思考,大多是遵循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的渐进式路径,也认为混合动力将是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传统燃油车的主要替代品。
但在2022年,比亚迪用油电同价插电混动车的热销,打断了这一进程。从此,消费者对于插电混动的价格预期,不再是比同级别燃油车贵了好几万,而是一台和燃油车同价,可以直接替代燃油车的产品。此时,渐进式的动力系统电气化技术路线,在终端消费者那里已经很难再行得通了。
因为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节油,更是体验完就回不去的“电感”驾驶。当一台车型日常80%以上的工况都可以用电,长途出行又没有里程焦虑,价格还和同级别燃油车保持一致,这样的车没有理由不受到消费者欢迎。
不夸张地讲,插电混动车就是电动化时代的“燃油车”。而这一块恰恰是吉利汽车目前相对薄弱的环节。
从新能源渗透率来看,2022年吉利汽车已经达到了21.9%,单月最高接近30%,在以燃油车为主体的主流超大车企中,已经算是很高的数字。但这个高数字背后有两个潜在的问题:
第一,纯电动与插电混动的渗透率分别为18.5%与3.4%,相比国内整体纯电动与插电混动3:1的新车销售比例,吉利汽车的插电混动销量偏低。
第二,纯电动销量前三名的品牌是几何、极氪与睿蓝。几何与睿蓝都有大量的B端渠道,不完全针对私人市场,而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吉利在体量最大的15-30万元市场中,新能源话语权并不强。
所以,这就是系列必须要在此时推出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市场仍然是一个朝阳市场,尤其是在主流市场,新能源对燃油车的替代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又已经把包含混动在内的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彻底认知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所以结论就是,新能源车需要有独立的序列、独立的品牌认知、独立的渠道、独立的营销传播。而系列,就是吉利汽车从产品到品牌到渠道全面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产物。
系列,将会重点布局15-30万元区间,衔接几何与极氪之间的新能源空白地带,将吉利汽车目前“哑铃形”的新能源销量格局转变为更加健康的“橄榄形”,更要将吉利汽车过去多年来在新能源基础技术上的积累,赋予更强的终端用户认知。
从吉利汽车的官方信息来看,系列未来会有“智能电混”和“智能纯电”两个序列,在设计语言、品牌形象、渠道生态层面全部重新建立。首款车型,将是今年第二季度上市的电混SUVL7,到2025年前已经规划了7款车型。
同时,吉利汽车的内部组织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在系列发布之后,吉利对于传统的“蓝牌车”成立了吉星事业部,将中国星、博系、缤系、帝豪系等销量基盘统归为吉星系列。同时,将几何品牌回归吉利品牌,形成吉利瞄准大众化、满足B端和部分出口需求的纯电产品系列。
这也是经历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供需两端剧变后,一家销量领先的主流大厂最快速、最坚决的变革。
吉利系列会如何与用户沟通?
举一个并不一定恰当但却非常有助于理解系列定位的类比例子,系列在吉利汽车中的定位,和海洋网在比亚迪中的定位非常相似。
海洋网是比亚迪带有鲜明新能源属性和年轻定位的营销网络,也是比亚迪在去年侵吞主流合资燃油车份额的重要新生力量。无论是线上下单、商超店、城市展厅,比亚迪都是首先在海洋网上先行尝试。同时,海洋网的产品,也都是原生或是只有新能源版本的车型,
但是,在海洋网两大系列纯电海洋生物系列和混动军舰系列的产品布局完善、规模上量之前,支撑海洋网发展的“基石”,其实是一款王朝网的“亲儿子”宋PLUS DM-i。
如今,吉利系列同样需要一款价格、定位均面向主流人群,能快速进入市场走量的基石车型,这款车型就是系列首发的L7。无论是从尺寸和潜在的价格口径来看,L7的直接竞品,正是宋PLUS DM-i,事实上L7所承担的任务,也和当年宋PLUS DM-i之于海洋网有很强的可比性。
L7的身上,能看得出不少与吉利在售车型相近的特征,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事情。因为如果系列能够在渠道层面有新的创新,比如在重点城市建立品牌中心与线下用户沟通渠道,把经销商功能解耦实现订交维分离,销售模式线上化、用户体验标准化、价格一致化,那么L7的产品优势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吉利的雷神电混8848、神盾电池安全系统、N OS等领先的核心技术,也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充分的认知。
用一款相对成熟的产品,加上全新的渠道模式,再加上核心技术的优势,让系列的第一炮打得响、打得稳,这就是L7承担的重任。
只有L7有了好的市场表现,系列也才能真正进入以电动原型车“之光”引领的新时代。这款电动原型车上所展示的设计语言、科技趋势,将会在系列后续的产品中逐步体现。
但还是那句话,L7作为首款车型,必须要有冲开系列的第一波口碑,要能将产品之外的全新销售服务体系跑通,要让消费者看到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与实力。
没有宋PLUS DM-i的引流,比亚迪海洋网的后续动作不会那么从容;同理,没有L7的一炮打响,吉利系列的产品部署压力也会很大。尽管L7的首次亮相并没有关于价格方面的透露,但在残酷的市场现实下,相信吉利汽车应当会给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
写在最后
经历了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变迁后,每一家主流车企都不会无动于衷。靠着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产品的合理分布,比亚迪拿下了2022年中国本土车企的销量冠军,而此前连续五年蝉联这一位置的吉利汽车对此一定有最深的思考。结论就是,吉利汽车必须要以专注专业专心的态度,将新能源系列拉出来单干,让吉利新能源的品牌认知最大化。
当中国车企新的老大已经完成了新能源的蜕变,当中国车企多年的老大也已经下定决心转型新能源,那么老三老四的变革动作还会远吗?众多还沉浸在燃油车市场,对新能源默不作声或是有心无力的合资车企们还不有所动容吗?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只是一场掀桌子、撕破脸的决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童济仁汽车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