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龙驰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_江苏龙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2.恒驰六“箭”齐发 网友:恒大造车这事稳了!
3.财经考古 | 那些被华为卖掉的公司,后来都怎么样了?
4.关注最近出尽风头的新兴造车品牌!华人运通领衔,解析行业动态
5.2020汽车圈十大热门回顾
6.《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能够让哪些企业获益?
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发展到高质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和企业思考和布局的重点。
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要求,从而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根据规划,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这对于像恒大汽车这样注重技术研发的企业是一个极大利好。
从2019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了裂变,一是合资车企大肆进入新能源领域,二是以特斯拉为首的行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重要竞争者。
诚然,因为中国新能源发力较早,加上国家的扶持,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曾一度领先于世界水平,但随着全球车企的发力和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小。
中国新能源需要重新思考发展方向。
一直以来,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的最大弊端是技术含量不够和过度信赖国家政策,造成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力不足,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企业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无疑是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升级的核心因素。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解读,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
此次顶层文件的出炉,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紧贴规划布局发展的车企,潜力已无须多言。
据了解,规划鼓励的技术攻关、国际合作等方面,恒大汽车涉猎颇深,这些都是恒大引领中国新能源车企与国际车企巨头抗衡的重要基础。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合作,已在整车制造、3.0底盘架构、动力总成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并在工程研发、造型设计、零部件供应等领域,与世界顶级企业订立了合作协定,确保了研发技术、产品品质、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恒大汽车按将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目前已展现出了占据行业顶流的实力。比如首批公布覆盖乘用车所有类別的6款“恒驰”系列车型,不仅造型出众,与世界顶级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共同研发“內涵”,同样让市场对恒驰的性能和品质抱有高度的预期。
此外,恒大汽车在全球计画建设多个按工业4.0标准打造的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广州两大基地已逼近具备生产条件,初期规划年产能100万辆,以匹配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恒大汽车还在全国700多个社区建设运营智慧充电服务,覆盖200多万业主,为恒驰走进千家万户做好了“预案”。
充电桩方面,恒大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恒大”,目前恒大全国1000多个社区中已有700多个社区运营智慧充电业务,覆盖200多万业主,而未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恒大的充电桩业务发展只会越来越快。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恒大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迎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在挑战特斯拉的同时,并带动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当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除了让恒大们获得良好发展机遇,还有一个意义在于解决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从消费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在于基础设施的不足,造成普通消费者的不满意,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一面提升了快充这种充电方式的地位,另一面明确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无疑会大幅提高消费意愿。
在崔东树看来,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站、换电站,这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对应行业的新增长机遇,出租网约车发展等都有有利作用。
去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降至12KWh/百公里。
在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新能源产业利用先发优势,让比亚迪等企业迅速成长,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国,但随着世界各国发力,以及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新能源领域,他们的技术优势让中国新能源优势渐渐被蚕食。
而在中国新能源的自我发展中,由于一直是驱动,骗补和盲目投入现象造成新能源市场的混乱,再加上技术研发不够,市场驱动力不足,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升级愈发艰难。
面对当前产业和市场痛点被进一步放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补齐短板,将先发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技术和品牌优势。
如此来说,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不言而喻。(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电动三轮车比较好的品牌有:
1、金彭:江苏金彭车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集三轮电动车、三轮摩托车、四轮电动车及部分特种车辆的研发、制造、销售与一体。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家现代化的大型高科技民营企业。
现已在江苏、河北、河南、四川、湖北、天津6个省市建有11大生产基地,全国厂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公司主要生产适用于人们交通骑乘、运输载物、休闲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三轮车、快递专用车、电动两轮车、摩托三轮车、电动叉车、电动街景车、电动扫地机等产品。
2、绿彭:江苏绿彭机车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省重工业基地,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中国汉文化发源地,汉高祖刘邦故里—丰县,丰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
江苏绿彭机车有限公司前身为五星电动车配件公司,本公司主要从事于电动三轮车整车生产与销售,电动车配件生产与销售,车架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并提供电动三轮车整车配套服务。
3、宗申:江苏宗申公司是宗申产业集团与江苏淮海产业集团合资成立的下属子公司,是宗申产业集团宗申微型汽车、特种车辆经营及出口指定企业。公司专业致力于微型汽车系列产品、三轮摩托车、电动车的发展。
4、淮海:江苏淮海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是淮海控股集团下属经营“淮海”品牌的子公司,已经成为国家行业标准起草与修订的主要单位之一。占地面积505亩、总资产3亿元。
5、隆鑫:隆鑫,始创于1993年,公司总部设立在河南省内。在这长达25年的发展历程中,隆鑫一直是专注于三轮车、电动车以及摩托车等系列机车产品的经营,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企业更是连续多年获得了“中国企业500强”的称号。
恒驰六“箭”齐发 网友:恒大造车这事稳了!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全景网记者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 “云轨”,颇为吸睛。去年10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10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4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比亚迪23年的成长简史
1994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19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一样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年比亚迪拿到诺基亚的电池单子,由此比亚迪成为电池大王。
2002年,比亚迪股份(代码01211)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10.95元,当时是54支H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H股都是1元、2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22个亿。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呆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又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年到2007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快速成长,2007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代码00285)在香港上市,如今的市值超过500亿,一年销售额有400个亿。
在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声水起。
2007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 2008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F3DM,到了2010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年,比亚迪从H股回归A股,实现A股和H股两地上市。2013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到10个亿,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2014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70个亿,2015年,190亿,2016年341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2016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利润总额65亿元。目前A股总市值超过1800亿元,资本市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新能源汽车龙头的国际化之路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年上半年,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为1.%。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的成长。”
最新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的解读,“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2020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90%,到2030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最新消息10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1500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非常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运行。
董秘李黔说 ,“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 “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
纵深拓展电池 布局原材料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话,“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一直只供应给比亚迪自己。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短短几个月过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期年底前公布首份合同。
董秘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意愿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的渴求。” 李黔还对记者表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今年八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2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是全国锂最为丰富的地区,锂储量居全国首位。
布局云轨轨道交通 再造比亚迪
去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比亚迪已经与10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9月1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 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两到八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160~200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1~3万人。中运量的云轨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董秘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 ,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200公里,一公里平均2个亿,就是400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273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董秘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财经考古 | 那些被华为卖掉的公司,后来都怎么样了?
从宣布进军汽车行业到现在,恒大的造车之路已经有2年时间了,今天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8月3日,恒大汽车分别在上海和广州举行“恒驰”首期六款车全球发布会,六款车型的首秀就让我们看到了以往新势力造车企业所不具备的魄力。
在此次发布会中,恒驰汽车一共发布了6款车型,实现了从A到D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MPV、SUV、跨界车等细分市场区间的全覆盖。一次就发布这么多款车,在汽车圈子里是非常少见的,相较于不少“难产”型新势力车企,恒驰的进度可以说是十分迅速,这也让我们思考恒驰到底算不算造车新势力?
从命名上来看,“恒驰”二字寓意着恒久远、驰天下,恒大这次发布的车型,在代号上也是返璞归真,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操作,仅仅是以数字1、2、3、4、5、6来命名,同时还覆盖了不同级别、不同车型类别,比起特斯拉的X、S、Y、3来看,整体的命名和布局思路都非常接地气。
2019年1月29日,恒大入股瑞典超跑公司科尼塞克,开始全面的资金和技术合作。同年10月,"恒大新能源汽车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一共招募了15位世界顶级造型设计大师,皆是曾在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阿尔法·罗密欧、捷豹等全球顶级品牌任职的设计师。
此次亮相的六款车型,便出自该造型设计专家委员会的Anders?Warming、Michael?Robinson和丸山公顾等多位设计大师之手,每一款造型都非常的前卫,透着一股子浓浓的豪华范儿,虽然在命名上朴素,但是在外观上却一点也不低调。
恒驰1用的是设计师Anders?Warming的设计方案,双色车身看起来很大气,贯穿式前大灯和贯穿式后尾灯相呼应,再加上车头进气格栅面板处的渐变灯带,给人一种颇具科幻感的视觉效果,最让人欣喜的是,这款车型的轴距为3150mm。
恒驰2的定位是纯电运动豪华B级轿跑,这款车型的造型也是由Anders?Warming操刀设计的,封闭式进气格栅和贯穿式前大灯组的结合,在夜晚点亮时呈现出“H”字型的效果,使得车头看起来非常的动感。
恒驰3的定位则是纯电豪华大型C级SUV,动感的车头设计和流畅的车身姿态,透露出大气磅礴的气势感,这款车型的设计师是Michael?Robinson。
恒驰4的定位是纯电大7座豪华MPV,Anders?Warming操刀设计的造型沉稳大气而不失动感,同时车头贯穿式前大灯和渐变式灯带,彰显出很强的科幻气息。
相比前几款车型,由丸山公顾操刀设计的恒驰5,在造型上更加地运动了,同样是用了贯穿式前大灯组,但车身用了悬浮式车顶的设计,视觉上看起来更时尚。
同样由丸山公顾操刀设计的恒驰6,其定位是一款跨界SUV,车头分体式前大灯组与车尾贯穿式后尾灯的组合,搭配酷黑的车身颜色以及溜背式的造型,激进的设计增添了不少性能车的味道。
这6款车型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用车需求,别家用几年才能完善的产品线,恒驰仅仅用了一场发布会。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恒驰到底算不算造车新势力?2019年恒大集团营业额为4,775.6亿元,净利润为335.4亿元,而吉利汽车2019年总营收为4亿元,利润为82.6亿元,两者不在同一量级上,至于造车新势力10亿、20亿的融资在恒大面前真的算不了什么,所以仅从规模上来看恒驰汽车也不能简单地划归为造车新势力。
有着恒大这些年在汽车行业的战略布局支持,从制造汽车需要的核心技术如底盘、电机、动力电池等,再到汽车的外观设计和制造基地,恒大都有着自己的独家“秘籍”,这也是为什么恒驰能够一下子拿出六款车型的原因。
在核心技术领域,恒大收购了世界最顶级且唯一可买到的3.0底盘架构;与德国hofer合作,掌握了世界领先的三合一动力总成技术;全资入股英国Protean公司,获得轮毂电机的核心技术;与科尼赛克合作,掌握顶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技术;入主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掌握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引进顶级科学家及其团队持续攻关提升动力电池技术等等。
在生产上,恒驰汽车目前已在上海、广东、辽宁等多地布局整车生产基地。目前上海、广州两大生产基地已全线进入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据悉,两大生产基地全部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装备及生产工艺,智能制造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其车身车间是世界顶级的“黑灯工厂”,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全自动作业。接近100%的自动化率,让工厂在达产后可实现“1分钟生产一台车”的惊人速度。
在零部件供应链方面,恒大汽车已与包括博世、麦格纳、大陆、埃孚、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在内的零部件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起全球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确保整车生产的零部件质量及供应稳定性。
恒大不仅是投资了巨额资金,更多是对所需的世界顶级进行整合,“买买买”贯穿了恒大布局汽车行业的一系列,能买到的当场“刷卡”就买,买不到的就入股寻求合作。这一“以资本换技术、以技术换时间”的创新造车模式,不仅有效,而且高效。
当初,有许多人质疑恒大能否真的造出车来,如今事实证明恒大不仅造出了车,更是一口气造出了6款车,许多车企都是几年才发布一款新车,由此可以看出恒大这步棋蕴含了多大的能量,这也直接表现出恒大要造车的坚决态度。
相信当这几款车型上市销售时,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注最近出尽风头的新兴造车品牌!华人运通领衔,解析行业动态
华为在11月17日宣布,整体出售荣耀手机业务资产,不再持有股权,也不再参与任何关于荣耀的经营管理和决策。
如果把视野拉得足够长,就可以发现,在华为发展的 历史 上,类似的选择华为已经做过不只一次,远的包括剥离安圣电气、华三,近的还有剥离华为海洋。
在一次次或主动或被动的剥离中,华为保住了最核心的通讯业务,屡屡在危机中化险为夷。而那些被剥离的业务部门,未来甚至可能会成就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网络能源界的黄埔军校,走出了总市值1800亿元的10家A股公司
网络上有过这样一个段子,北大:一半同学在与另一半同学辩论;人大:一半同学在当另一半同学的秘书;复旦:一半同学收购兼并另一半同学的资产;师大:一半同学在辅导另一半同学的小孩;华电—艾默生系:一半同学在PK另一半同学。
对诸多名校的调侃大可一笑置之,但“华电—艾默生系”,确实因为多年来其离职人员组建或加盟了国内众多能源行业公司,并且成为核心技术或管理团队成员,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网络能源界的黄埔军校。
华为卖掉了“大宝贝儿”,收获了过冬的“小棉袄”
2001年10月份,中国当时最大一起市场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艾默生集团共同宣布,艾默生一次性出资7.5亿美元,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深圳市安圣电气有限公司(下称“安圣电气”),并承诺收购后将进一步加强安圣电气对中国客户的服务支持、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承担安圣电气既有的债权债务。
相关资料显示,安圣电气作为当时华为最大的子公司,仅2001年的市场销售总额就达到26亿元,拥有48项国家专利。对于这样一家盈利能力超强、且保持快速增长、有着良好市场规模的企业,华为为何如此“狠心”将其卖掉呢?
据当时媒体的报道,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深受牵连。而华为当时在国内不仅面临外资巨头的全面围剿,而且在CDMA和小灵通上遭遇双重失利。正是在此时,任正非发表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
华为认为,当时必须转让和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把主要精力、从非核心业务抽出来放在自己核心领域,使华为在网络通信领域的竞争力日益显现,特别是向数据通信、移动通信领域迈进。而安圣电气是以电力电子及其相关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与华为的核心发展方向不同,为了安圣电气的长远发展,不如把它卖出去。
诚然,安圣电气的卖价并不便宜,7.5亿美元的价格超过了其当时净资产的400%,但艾默生也因此而收获满满。在收购安圣电气后,艾默生又将自身旗下能源系统业务,及另一子公司力博特的中国业务整合成一家新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凭借华为在电源领域过去十余年的苦心经营,艾默生网络能源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不间断电源(UPS)等领域的霸主,也为母公司持续创造良好的财务回报。2016年,艾默生以40亿美元将其旗下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出售给白金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合伙投资者。
而华为则依靠这笔钱渡过了难关,同时,在市场普遍萧条的时候,大举拓展海外市场。正是这次忍痛割爱,华为卖掉了“心爱的大宝贝儿”,却收获了过冬的“小棉袄”,顺利熬过了行业寒冬。
成就了1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800亿元
华为剥离安圣电气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很多安圣电气原来的技术骨干,摇身一变成为了外企艾默生的金领。几年以后,其中一些人又选择了离职创业,这就是电力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里赫赫有名的“华电—艾默生创业系”。
华为电气(安圣电气前身,下同)前员工代新社是微信公众号“电源老代”的运营者,同时也是华电-艾默生系崛起的见证者。这位华为老兵于19年加入华为电气,后又进入艾默生网络能源。
据代新社统计,目前已经有10家A股上市公司,创始人或核心技术团队出自华电-艾默生系这个群体。
相关资料显示,汇川技术(300124.SZ)创始人为朱兴明,创业前曾任职华为电气产品线总监。该公司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于中高端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1300亿元的工业自动化巨头,也是华电-艾默生系走出的市值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汇川技术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居前三名;伺服系统在中国市场份额处于前五名;变频器、伺服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内资品牌第一名。
蓝海华腾(300484.SZ)于2016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邱文渊和徐学海也是来自华电-艾默生系,该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变频器、伺服驱动器和系统、电动 汽车 电机控制器等,目前总市值约37亿元。
英威腾(002334.SZ),目前市值约41亿元,是由普传系的黄申力于2002年发起创立,但其核心技术团队是2006年从华电-艾默生引进的数位技术人才,这也是英威腾驰骋工业自动化江湖的一把利剑。英威腾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两大领域,向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依托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业务覆盖工业自动化、新能源 汽车 、网络能源及轨道交通。
仅上述10家A股公司的总市值就超过1800亿元。
此外,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有着浓重的华电-艾默生系基因的公司还包括:吉泰科(836023)、爱科赛(832062)、华宿电气(430259)、艾洛维(835554)、海德森(870945)、科列技术(832432)、龙电电气(870314)等。
正因为如此,才有媒体评价称,多年以前华为的一次资产剥离,竟无意中推动了中国一整个产业的发展。
曾经可以挑战思科的华三,现在是紫光股份的“印钞机”
新华三,全称为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计算、存储、网络、5G、安全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的公司,目前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00件,而且其中90%以上都是发明专利。2020年上半年,新华三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7.54亿元和12.79亿元。
就是这样一家可以在多个领域与思科、浪潮、华为等行业巨头相抗衡的公司,名字却略显怪异,那是因为新华三与华为和3COM公司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自成立后该公司的控股权几度易手,最后成为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体系内的重要子公司。
生于忧患,曾是思科的竞争对手
思科(Cisco)曾经是网络基础设施的代名词,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度做到了谁都离不开它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泡沫的高峰期,思科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股票市值最高超过5000亿美元。
如此强大的思科,如果说还能有对手让他感到不安,那么这个对手非新华三的前身华三(H3C)莫属。2003年才成立的华三,到2011年已经能够在全球交换机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且呈现稳定增长势头。虽然此时思科仍占据绝对优势,但当时仅有8年 历史 的华三,已经完成了其首席执行官郑树生的目标:“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个特长,这个特长就是专注,华三希望基于IT领域,成为全球除了思科之外的第二选择。”
而到了2014年,华三已经拥有8000名员工,多项业务在中国市场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资料显示,成立初期,华三是由华为绝对控股,脱胎于华为数据通信部。2003年11月,3Com公司(思科公司主要的竞争对手)通过配股方式,取得了华三49%的股权。
此时也正是华为与思科之间官司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
2004年7月份,双方达成最终和解协议,终止各自提出的诉讼及反诉讼请求。据媒体报道,华三公司的成立在华为与思科的诉讼和解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华为与思科的诉讼案中,时任3Com公司的CEO 布鲁斯·克拉弗林也曾出庭作证,提供了对华为有利的证词。
在与思科的官司和解后,华为于2006年年初将华三2%的股份转让给了3Com公司,后又于2007年3月份将其所持的华三49%的股权也卖给了3Com公司,转让价为8.82亿美元。
几经易手,终成中资控股公司
颇据戏剧性的是,出售华三49%股权所得的8.82亿美元资金,让华为有了更大的资本顺利地渡过2008年这场始于美国并席卷全场的金融危机,但3Com公司却在2009年被惠普以2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最终没能挺过这场危机。收购完成后,华三也顺理成章的进入惠普大家庭。
华三在成为惠普体系内的一员之后,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在惠普的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下,华三的海外市场份额增长也非常快。
但惠普入主后,与华三的原管理层相处的并不愉快,这才有了后来紫光股份收购华三51%的股权。2015年5月份,紫光股份公告称,拟以不低于25亿美元的价格向惠普公司控股子公司开曼华三(H3C Holdings Ltd)发起收购,主要标的是其持有的香港华三51%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香港华三”不同于此前的惠普子公司华三,前者相比后者多出了惠普服务器业务等多项资产,按照官方说法是“新华三”。
根据紫光股份当时的公告,惠普将在香港华三51%股权交割前,完成对香港华三的业务整合,将其持有的与服务器及存储器硬件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相关的业务及资产、昆海软件100%股权、天津惠普100%股权转移至香港华三。
2016年5月4日,紫光股份才公告表示完成对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51%股权的交割手续,华三通信正式整合为“新华三”,纳入紫光股份合并报表范围。紫光股份还表示,新华三将凭借紫光的多元、资金实力与科研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其在全球企业网络、云计算、大互联、超融合架构、存储等市场具备的领先优势也能够助力紫光股份向世界最全面和领先的IT服务平台型企业加速迈进。
新华三也确实没有辜负紫光股份的期望,迅速成为该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和业绩增长点。
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紫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55.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1亿元,同别增长11.66%和4.21%。新华三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7.54亿元和12.79亿元。可见,新华三目前已经成为紫光股份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说是紫光股份的“印钞机”也不为过。
脱胎于华为的新华三经历了多次身份转换,终于又成为了中资控股的公司。而最具色彩的是,虽然控股权几经易手,但新华三的身价却越卖越高,而且其业务似乎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越做越大,直到成为可以在多个领域与思科、浪潮、华为等国内外行业巨头相抗衡的公司。
世界第四的华为海洋,助力亨通光电“叫板”海外三巨头
2020年11月初,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的海缆业务品牌切换为华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并且自2020年11月3日起启用全新的企业标识形象。
之所以有这次品牌切换,是因为华为海洋网络(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海洋”)的控制权已经易主,亨通光电(600487.SH)成为了这家世界排名第四的海底光缆企业新任大股东。
而华为在这笔交易中不仅获得了3.01亿元现金,还以4764.13万股的持股数成为亨通光电的第三大股东。以11月19日的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票的市值约7.1亿元。
华为忍痛割爱,出售华为海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全球40%的海缆是2000年之前建设的,已经逐步进入了海缆使用生命周期的尾期。未来几年,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入推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国际互联网流量增长还会持续提升,数据中心互联及互联网带宽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海缆将进入一个新旧更替的时期,这将引发又一个国际海缆建设高峰。
华为旗下从事海缆业务的主体是华为海洋,这家成立时间并不长的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已经拿下全球超过10%的市场份额,受到客户的好评。
海底电缆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华为海洋的前景亦被看好,本该是大有可为的时候,华为却要忍痛割肉,将华为海洋卖给亨通光电。
华为与亨通光电这笔交易,始于去年上半年。当时,由于国际环境变化,华为海洋海外订单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应对压力,华为决心出售华为海洋。
为获得华为手中华为海洋51%的股权,亨通光电在2019年6月份启动了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交易方式收购华为海洋股权的。据亨通光电披露,本次交易价格为10.04亿元。其中,亨通光电向华为非公开发行4764.13万股,另向其支付现金3.01亿元。
随着交易标的资产在今年年初过户完成,亨通光电也通过资产收购把自己“买”成了“华为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亨通光电并不满足于只持有华为海洋51%的股权。
2020年5月14日,亨通光电的关联方,亨通集团旗下亨通技术(香港)有限公司取得了华为海洋30%股权。
亨通光电接手,挑战海外三巨头
相关资料显示,华为海洋成立于2008年1月份,其海洋业务主要通过其100%持股的天津华海来开展。公司的定位为海缆通信网络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客户群体主要为世界各国家/地区的电信运营商、需要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互联网企业或希望对海缆网络进行投资的企业。其2017年、2018年、2019年1-6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5亿元、18.25亿元、6.16亿元。
作为本次交易的另一方,亨通光电是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信息与能源网络综合服务商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光通信和智能电网传输两大行业,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集成服务。
事实上,亨通光电是从2009年开始投入海缆业务的,其在国际海洋市场上承接海底光缆订单已突破了1万公里,进入国际海底光缆市场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海缆制造企业之一。在海缆制造产业上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同时,公司也积极布局国际海缆运营业务,目前正推进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建设,将产业链从海底光缆生产制造向海底光缆系统运营延伸。
亨通光电2019年半年报显示,其海洋通信和能源互联板块核心业务快速增长,有效抵消了通信网络板块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
正因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华为不得不剥离华为海洋,那么亨通光电将是最佳的接盘方之一,通过并购华为海洋,亨通光电可以迅速扩大其在海缆市场的份额,并获得华为海洋积累了10余年的海缆建设经验和产业链。
目前全球从事海缆通信网络建设的企业主要为SubCom、Nokia/ASN、NEC和华为海洋。Subcom、ASN和NEC进入海缆通信领域的时间较早、具有先发优势,2008年前的海缆通信市场长期被这三大巨头垄断。
在海缆通信领域,中国企业是新生力量。成立于2008年1月份的华为海洋,目前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的海底电缆工程商,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因此,有券商研报分析,对于亨通光电来说,华为海洋的加入让公司的海洋业务板块如虎添翼。通过整合华为海洋和公司已有的海缆业务,亨通光电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国际三巨头一较高下的实力。
责编 | 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020汽车圈十大热门回顾
2015年被称为国内新势力的“元年”,上百家新势力企业正式入局国内汽车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时,能叫出名字的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多达100多家。时至今日,以蔚来、小鹏、理想等为首的新势力第一梯队已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官方数据显示,蔚来在9月份的销量成绩为4708辆,同比增长133.2%;理想汽车的9月份交付量为2504辆,2020年1月至今已总计交付18160辆;威马汽车9月份的销量为2107辆,同比增长38.8%,环比实现七连增。
但其实,最近入局的新兴造车新势力也大动作频频。今天轱辘哥就给大家解析一下,最近在行业内相当“吸睛”的新势力们。
恒驰汽车
一口气推出6款车型
2020年8月3日,恒驰汽车在广州、上海两地同步召开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6款车型,分别为?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轱辘哥吐槽:起个名字都懒吗),产品涵盖轿车、SUV和MPV。后无来者不敢说,但首次发布会便一口气推出6款车型的恒驰,绝对是前无古人。
许家印许老板的造车梦人尽皆知。早在2018年6月,许家印就已经做好了接手即将破产重整的FF法拉第的所有准备。遗憾的是,“PPT造车”代表贾跃亭并无放弃FF的控制权。由于恒大集团是FF法拉第的大股东,许家印因此亦和贾跃亭闹上国际仲裁法庭,最终和平分手。
虽说经历了一点挫折,但许老板并未放弃他的造车梦。2019年,恒大正式入主全球性电动汽车企业NEVS,更斥资11.5亿美元购入柯尼塞格65%股权。不缺钱的许老板秉承足球赛场上“买买买”的大手笔花费,也让业内对恒驰汽车有了更多的期待。同年9月11日,许家印率恒驰汽车高管团队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并宴请了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CEO。
与其它国内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恒驰汽车并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明显短板,所以恒驰汽车在初期便已拥有较为完善的造车产业链,这也从根本上缩短了恒驰汽车的产品研发周期。许老板更是当着800多位行业大佬的面,放下豪言壮志:恒大将力争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参考恒大进入足球领域的先例,次年成为中国第一,第三年成为。外人眼里的“笑话”,恒大还真有可能实现。
华人运通
首款车型惊掉众人下巴
本届北京车展上,最令人瞩目的新势力展台非华人运通莫属,展台也被围得水泄不通。华人运通的首款车型高合HiPhi?X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正式首发上市,68-80万元的售价彻底惊掉了大家的下巴。
自2017年成立以来,华人运通都鲜有动向。本次量产车型的正式亮相,亦是华人运通成立以来的最大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华人运通的的创始人丁磊,知名度比华人运通都高。注意啦,此丁磊非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而是曾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张江集团总裁、乐视超级汽车创始人兼全球副董事长的业界大佬丁磊。
当然了,对于一个刚刚才发布首款量产车型的车企来说,生产资质的问题是重中之重。2019年的6月16日,华人运通、悦达集团及东风悦达起亚共同宣布,三方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华人运通的首款量产车型车型高合HiPhi?X。按照华人运通的规划,其未来年产能将达60万辆/年,租借东风悦达起亚的江苏盐城第一工厂后,将达成规划年产量的四分之一,预计2021年将正式投入使用。
至于资金的问题,据国内某企业信用查询网站显示,2017年成立的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两大股东分别是占股80%的华人运通控股(上海)有限公司和占股20%的江苏悦达集团,后者是由江苏盐城市人民100%控股的企业,并持有东风悦达起亚25%的股权。总的来说,华人运通除拥有原始资本外,还拥有盐城市的投资,资金看起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虽然说高合HiPhi?X确实有很多十分炫酷的黑科技上身,但对于68-80万元的“惊吓售价”,轱辘哥对此仍保持保留偏质疑的态度。当然,轱辘哥也同样希望未来高合HiPhi?X的市场表现能地打轱辘哥的脸,令国内也有高端产品可以和特斯拉平起平坐。
小牛电动
两轮变四轮,还做增程式?
日前,有媒体在网络上报料,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启了新的篇章。据了解,该创业项目已启动超过1年时间,目前团队规模已过百人,并在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产品亦已进入样车阶段。
没错,正是我们熟悉的小牛二轮电动车。
说起李一男,他的故事可谓一个学霸的。15岁那年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26岁成为了华为常务副总裁,后来还曾担任百度CTO、中国移动旗下无限讯奇CEO、江创投合伙人。2015年,李一男北上创建牛电科技,家喻户晓的小牛电动自行车产品便是来自该公司。同在2015年,李一男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拘捕,入狱两年零六个月,于2017年12月出狱。
而根据网络上曝光的消息,李一男的创业团队目前正研发增程式电动车,首款车型将是一款SUV车型,预计定位20万元紧凑型级别。不难看出,李一男团队所研发的增程式电动车在技术路线上与理想汽车相近,不过定位将会更低一些。不过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早前大众中国研发部门负责人威德曼发表公开讲话时,提到增程式技术已经过时,发展潜力不大。若小牛电动最终能以增程式技术入局国内新能源,便能与理想汽车并肩作战,向全世界证明增程式动力仍能得到市场的青睐。轱辘哥认为,从技术路线的角度来分析的话,理想汽车得到的并不是一个“竞争对手”,而是一位“友商”。
从9月份的销量来看,处于第一梯队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在“金九银十”的刺激下逐渐走入正轨,各种资本也在虎视眈眈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肥猪肉”。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产特斯拉Model?3亦自降身价,欲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如何保持产品优势,将是国内众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能够让哪些企业获益?
2020年即将结束,在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汽车圈大事此起彼伏。比如长期表现不佳的汽车企业黯然退出市场;再比如造车新势力状况频出,淘汰加速;当然,也有些大事的发生出人意料,比如外资车企破天荒通过股权收购成为自主车企的大股东等等。
这些有着革命性的突破意义,因此,我们推出特别策划栏目,希望在这难忘的一年即将过去之际,留下一些观点与思考。
NO.1戈恩的胜利大逃亡
卡洛斯·戈恩为我们贡献了2020年车圈的第一个大瓜。这位前任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董事长在跨年当天,在三本护照被收走,以及警方、、摄像头24小时密切监视的情况下逃回了黎巴嫩。
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戈恩的"胜利大逃亡"真相是,前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成员迈克尔·泰勒以及他的儿子彼得·泰勒在东京与戈恩会面时,把戈恩藏在一个大箱子内,让其搭乘私人喷气式飞机前往黎巴嫩。过程看似简单,但探究细节却细思极恐,比如戈恩是怎么和他们联系的,是怎么躲过监视与他们会面的,是怎么躲过机场安检的等等,里面肯定有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今,戈恩与日产的恩怨纠葛还在持续,同时日产内部人士也松口,日产的业绩不振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原因。日产现在需要正视现实和困境,无论是“戈恩时代”还是“内田诚时代”,尽早结束混乱局面,尽快加速内部改革和转型,才是重回正轨的关键。
NO.2丰田“机油门”
日系阵营中的丰田向来口碑过硬,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宣传语广为流传,国内多数消费者对丰田车的印象都是省心省油。但这个有着“开不坏”美誉的品牌在今年却爆发了一场严重的质量问题,卷入“机油门”风波,让人大跌眼镜。
今年3月份,丰田旗下多款车型被投诉出现机油增多、机油乳化现象。涉事车型涵盖搭载2.5L混动发动机的凯美瑞双擎、亚洲龙双擎和?RAV4?荣放双擎等车型,就连彼时还未正式上市的威兰达双擎也受到波及。可是无论消费者如何投诉,依旧没有等来丰田官方的一个道歉和确切改善办法,反而丰田是自始至终的强调,"不是品质问题、不影响使用"。随着天气变暖,以及疫情封锁解除,车辆正常使用,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总之,丰田牌子好、质量可靠,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存留太长时间,已经形成固有观念,一时间也无法轻易被改变。再有,中保研碰撞测试下,丰田多款车型都拿到了很高的安全评级,特别是还有令人大跌眼镜的帕萨特、途观L衬托,消费者自然而然对它又加深了好感。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口碑需要长久的积累,但是,如果真的不注重质量问题,崩塌起来可比想象中会更快,希望丰田能坚持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可靠性原则。
NO.3东风雷诺退出市场
随后在4月,中国车市爆出了一个惊天新闻:法国雷诺集团将转让其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的业务活动,也意味着雷诺品牌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继铃木、菲亚特之后,雷诺是又一个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从2013年底组建到2016年投产,再到2020年退市,这个年轻的公司也就刚走完6岁的时光,甚是可惜。
东风雷诺的瓦解,不仅导致经销商亏损无处话凄凉,而且东风雷诺的员工以及车主的售后也将受到影响。现如今,东风雷诺已成往事,法系车的浪漫还能撑多久?来自市场的数据显示,在德日两强以及自主品牌的挤压下,法系车目前的市场份额已趋近于0。下一个在中国市场出局的合资品牌会是谁,或许你我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NO.4大众收购江淮股份
5月底,大众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集团50%股份,同时将江淮大众股份扩张至75%,获得核心管理权。随后,挂着“闪电”标的思皓品牌的诞生,是大众合资品牌的身份的明证,不止于与大众共线生产、全速共标,还确定了区隔于过往的独立品牌调性,进一步说明了江淮乘用车品牌与大众的融合愈发紧密,德系基因由隐性转为显性,为下一步江淮乘用车的品牌焕新升级创造了条件。
如今,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也就此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12月8日,随着大众(安徽)汽车有限公司的顺利揭牌,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三家合资公司中,首次拥有了对其中一家公司的直接控制权,此举也彰显了大众实现“2025电动战略”规划目标的坚定。与江淮、国轩高科的交易完成后,毫无疑问将让大众在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具话语权。合作的达成,想必也将让其他传统汽车巨头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NO.5中保研泄密
6月,中保研以一则“数据被盗”的声明,撤销了已经发布的皓影碰撞测试成绩。一石激起千层浪,中保研的公正性、公开性以及透明性第一次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碰撞测试的不能,但最后的成绩却说不定存在猫腻。此后,对于网上被“不明人士”发布出来的成绩与真实的被盗的测试成绩是否一样等其他问题,中保研予以回避,自此“沉寂”了半年之久。一直到12月2日,带着五款车型的碰撞测试成绩宣告“归来”。
这五款车型包括此前备受争议的广汽本田皓影,以及第二次参与测评的上汽大众帕萨特。其中,成绩“延迟”半年发布的广汽本田皓影,车内乘员保护的细项中,获得G(优秀)的评价,曾在测试中A柱断裂的上汽大众帕萨特,新款车型也重新证明了自己。如今虽然中保研可能失去了以往的公信力,但确实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中保研那一撞,帕萨特的问题就不会被发现,自然也不会进行改进。并且中保研的正面25%偏置碰撞,仍然是目前国内最严苛的碰撞测试项目,还是可以为大家购车提供一些参考。
NO.6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
面对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和补贴的断崖式退坡,造车新势力企业一路负重前行,资金、制造能力、供应链、产品、渠道、市场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要么出色,要么出局。根据11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蔚来、理想、小鹏、威马、零跑以及哪吒等多家新造车势力的销量上涨势头喜人。当然,在他们的前方,特斯拉依旧是他们需要努力追赶的目标。
数据显示,年内特斯拉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位居全球汽车市场榜第一,是第二名丰田汽车的3倍多。蔚来汽车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已接近十倍,市值已经超过宝马、通用等传统汽车巨头,成为全球第六大车企。此外,分别在今年7月和8月登陆美股的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在短短数月内,也都创造了近200%的累计涨幅。
与之相反,边缘造车新势力在向着另一个极端快速推进。博郡“目前已无土地厂房等可变卖资产”;赛麟“耗尽59亿融资”;拜腾“上海和北京办公室已撤租、南京工厂关停”……熬过2019年资本寒冬后,造车圈的形势也开始明朗,随着资本开始向头部车企靠拢,边缘车企的突围之路也将愈发渺茫。而新晋的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以及恒大恒驰汽车加速入局,未来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NO.7夏利更名,众泰/力帆/华晨集团破产重整
其实不只是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日子也不太好过。
在今年8月份,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申请破产重整。同时,力帆股份表示,公司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11月20日,华晨集团也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由于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今年上半年,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资产负债率超70%。随后12月2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
同时,就在本月,*ST夏利发布公告称,一汽夏利更名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新增高铁设备制造销售等等,公告一出,意味着一汽夏利重组完成,一代神车,退出中国历史。而这些车企失败的背后都有共同的原因:与市场脱节、没有技术积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而它们仅仅是中国车市洗牌的开端,在厂商销量榜的末尾还有40余家车企月销不过千,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倒下来的车企或将越来越多。
NO.8传统车企吹响高端化“号角”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在冲击高端的路上从未停止,吉利的领克、奇瑞的星途、长城的WEY等虽然已逐步打开市场,但要说成功为时过早。一汽红旗倒是大有起色,截止到12月20日,红旗汽车2020年整车产量已经突破二十万,同比提升100%,实现了历史性的跨域。回顾2020年,一汽红旗销量稳步上扬,并在车型H5、HS5持续畅销的同时,成功推出其重磅车型H9、E-HS9。一汽红旗的良好市场表现,也重塑了二线豪华车市场新格局。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不断升温,新能源汽车的高端化则成为了传统车企发力的重点。岚图、ARCFOX、智己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造车零基础的新势力,看似独立的品牌,背后分别是东风汽车、北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国内传统车企,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名副其实的新实力。有更多的新品牌和新产品进入市场,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促进行业技术的迭代,进而走向成熟。
NO.9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一场疫情,让中国汽车制造,变成了中国汽车制"罩"。配合着“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上汽通用五菱成为第一家跨界生产口罩的车企。此外,比亚迪、广汽、长安等车企也开始大批量生产口罩。正如外媒评论我们的那样,这次疫情再次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而且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与之同时,在之后的"摆摊大战"中,五菱又推出了五菱荣光售货车,一条"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广告语在微博刷屏,让五菱在继"秋名山"梗后,又一次成功出圈。不仅如此,定位“人民的代步车”的五菱宏光MINI?EV在下半年的热销,不仅让其成为了新一代“神车”,同时也让业界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如今,五菱汽车又将目光瞄向了家用车市场,于是又推出了五菱银标的首款大四座家用车(实际为六座)——五菱凯捷。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汽车市场中,五菱还是那个五菱,从来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和设计,只造人民最需要的。
NO.10长城准备要开“动物园”?
要说当前最会玩营销的车企,长城汽车绝对首当其冲。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为其全新车型征得了“大狗”这样的另类名称,让它还没有上市就在网上先火了起来。随后欧拉好猫的出现,进一步坐实了“动物园”的外号。另外,像哈弗初恋、长城炮、坦克300这样朗朗上口的革命性产品名称,开启了长城2020年新车型命名方式。
这一切得益于长城汽车这些年的技术积累,随着长城全新模块化车型平台“柠檬平台”、专业越野平台“坦克平台”以及汽车智能平台“咖啡平台”,以及不久前,全国首套HEV双电机混联系统-柠檬DHT技术的发布,新产品一款接一款的就要来了。“长城汽车将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诺言,魏建军正在加速兑现。
总的来说,2020年车市充满荆棘,但也不乏亮点。在前进的路上总会有领跑者,也总会有掉队的人,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留下来的永远是用心造车,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回望2020年,也是为了迎接更好的2021年。期待每个汽车品牌的加速成长,期待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更加透明和成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月9日,院常务会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从会议传达的内容来看,主要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二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三鼓励加强新能源 汽车 领域国际合作;四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支持。
那么国常会通过这一利好政策将带动哪些新能源 汽车 行业细分领域?又有哪些企业将直接受益?
四大要点支持新能源发展
《规划》文件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公布了意见征求稿,从公布内容来看《规划》提到的四展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
在《规划》文件中,对于未来5年、15年的新能源 汽车 有较为明确目标规划,譬如: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此前,受财政补贴退坡、突发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出现下滑。随着复工复产完成、利好政策不断出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开始加速回暖。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8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10.6万辆和10.9万辆,同别增长17.7%和25.8%。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拉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 汽车 数量增长。从上述举措来看,技术攻关旨在实现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攻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零部件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加强充电站换电站建设,实现新能源车的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主要是推动新能源车的国际企业在中国更快发展,实现更好的行业高水平产品普及。
此次《规划》提出的以上四大要点,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新能源 汽车 支持方向不断在调整,但仍是持续支持。
恒大等车企迎重大利好
此次《规划》的发布,意味着新能源 汽车 产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也是先于其布局发展的车企潜力释放的大好机会。而在近几年中所有新入局的企业中,恒大可以说是准备的最为完善的。在《规划》鼓励的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充电桩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恒大 汽车 已经完成整体布局。
其实细看恒大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从设计、生产、销售再到后期使用上的全产业链布局。首先,从2019年起,恒大便通过一系列国际并购与战略合作,先后掌握了整车研发制造、3.0底盘架构、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最为核心的技术。
与此同时,还与ED、AVL、FEV、MNA、IAV全球五大 汽车 工程技术龙头联手共同研发,除已经亮相的恒驰1-6共六款车型外,还有八款总计十四款的车型正在有序研发当中,并且在新能源车关键技术上,有着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除了在核心技术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恒大 汽车 也力求“全球化”,已经亮相的恒驰6款车型,也都由国际顶尖大师进行设计。为了精益求精,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于“颜值”的日益苛刻,恒大甄选了顶级设计大师的方案,层层筛选出30位大师的50个方案,15个设计方案。这当中不乏曾设计出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奥迪等畅销车款的大师。
而为了保证产品生产的品质,恒大 汽车 在上海、广州的生产基地已全线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并且全面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据了解,两座生产基地均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而这甚至在许多传统车企中能够与之比肩者也为数不多。未来3-5年,恒大 汽车 基地年产能将达到100万辆。除此之外,恒大 汽车 还在瑞典等海外国家同样布局工业4.0生产基地,力求达到全面国际化。
另外,在新能源 汽车 核心的动力电池技术上,恒大更是将原韩国SK电池研究院原院长李浚秀及其团队挖角,作为世界动力电池龙头企业,SK的技术毋庸置疑。根据规划,其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动力电池,将在明年下半年正式亮相。
针对此后的车主用车上,恒大 汽车 也提前准备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车用车痛点,与国家电网合资成立了“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并与碧桂园、万科和融创三家地产巨头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据恒大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和四大房企签约,国网恒大的智慧充电业务将迅速覆盖目前全国5468个社区、872万户、约3100万业主,从根本上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
可以说,从入局开始,恒大的一系列动作均有着相当程度的前瞻性,也站在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前端,在此次《规划》的发布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并且恒大 汽车 的动作,也引来了股市上最直接的反馈。 在刚刚过去的9月底,随着恒大拟登录科创板等消息的放出,4天内,恒大股价从低点13元涨至19.7元,大涨50%。有业内专家表示,恒大有可能凭借其全产业链的实力,复制特斯拉股价暴涨的神话。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参考下特斯拉的市值与产品等就能做出对比。截至10月10日,特斯拉市值已达3.14万亿港元,而恒大 汽车 的市值仅为1772亿港元,与前者相比仍处于估值洼地,想象空间巨大。未来随着恒驰量产上市,恒大 汽车 有望迅速抢占市场,向市值万亿的新能源 汽车 巨头冲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