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_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什么时候实施
1.为何说新能源准入门槛放宽,更考验车企的产品力?
2.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放宽 最高可停止生产24个月
3.工信部修改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定 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4.工信部:决定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5.工信部公布新能源准入新规 给予停产车企2年缓冲期
6.工信部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9月1日正式施行
7.工信部: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作者?|?陈凯欣
来源?|?汽车大观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这是21年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吉利汽车生产准入机制的请愿。在新能源汽车展的今天,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也都曾为企业生产资质与产品准入发愁。?
不过今后,车企获取资质的严格限制,正逐渐松动。
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等10项内容进行修改。
在一个月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为“放宽准入”画了重点,强调“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进一步放宽事前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给企业和市场更多选择空间。”
这一次放权,或许将对中国汽车行业起到重要变化,将使得汽车企业和市场将有更多选择空间,也将促进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
曾经:“求而不得”的准入资质
所谓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指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资质,有了它,车企必须经过相关的审核批准,才能合法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
当时的准入规定,从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自2016年3月16日有了第一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以来,至2017年5月22日,全国共有15家企业获得该资质。不过,诸如河南速达、国能新能源这种一直“难产”的车企也入列,产能过剩、申请企业实力不强、出现“僵尸”企业等问题被频频质疑,国家发改委后来几乎彻底暂停了资质发放。
此后,在发改委并未宣布暂停新能源车生产资质的申请的情况下,再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获取此资质。
由于短期内申请资质无望,更多的造车新势力都选择收购资质或者代工模式进行生产。
例如拜腾通过收购一汽华利、理想智造收购力帆来取得资质,已经上市车辆的新特汽车,则通过一汽代工,而刚发布了S01车型的零跑汽车,则与另一家新势力长江汽车合作,后者已经取得生产资质。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以理想智造收购力帆的资质为例,分析了资质的重要性,“目前车企一些剩余产能,过度给新造车,也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有些企业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李书福曾在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将“炮口”对准了当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机制。如今:大幅降低准入门槛
征求意见稿主要在10个部分对原规定进行了删减和修改,汽车大观做了重点摘要整理。
具体来看,此次修改工作最引人关注的,是删除了原规定中“设计开发能力”的大部分核心内容,把此部分调整为“技术保障能力”要求,只保留产品生产一致性和测试评价能力等基本要求。
原规定对“设计发开能力”的要求十分细致:除了要求有独立的设计开发机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数量、岗位分布都提出了要求,例如掌握全面的产品开发技术,甚至细化到某一车型技术路线应该掌握的技术列表清单,并对技术开发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开发工具、试制验证能力等也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现在,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不再作为审核整车企业的核心指标,这意味着主管部门不再干涉车企所制造产品的来源,给汽车界研发共享打开了绿灯,也将大大降低获取造车资质的技术门槛。
同时,本次修改直接删除了“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暨取消了原规定中对之前已取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重新审查的规定,取消了产品专项检验规定,以及需满足同类管理规定的要求。
放宽事前准入的重要举措,将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新的创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资质准入》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不同,工信部此次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产销量规模规定并没有提及。
这也表明政策正在逐渐放手,鼓励充分的市场竞争。
未来:?“鲶鱼”争夺战愈演愈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表示,造车有得必有失,前期可以通过代工,尽量做减法来保证自己的优势和核心,“但长远来看,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资质。”
新规定实施后,或将有一批具有新资质的车企诞生,同时,那些前期获得生产资质,但至今没有量产的造车新势力,就可以彻底被市场抛弃。
而随着特斯拉国产化落地,外资品牌蜂拥入华,国内造车新势力陆续进入交付阶段,“鲶鱼”争夺战中的各路“神仙”业已蓄势待发,新政策的推动,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再度洗牌。
车企间融合发展,也可能成为趋势。此次《征求意见稿》通过解绑“设计开发能力”,有望进一步推动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实现研发和制造的分离,促进汽车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整合,以及汽车品牌运营商、专业代工厂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
这次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时间截止2020年3月10日。届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将相应做修改,重新公布。
种种趋势都表明,未来汽车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激烈竞争不仅会为行业带来好的发展,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价值,消费者将是行业优胜劣汰的获益者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何说新能源准入门槛放宽,更考验车企的产品力?
摘取每日重要新闻,
以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挖掘重点,探索更多。
编辑丨AutoR智驾?智驾小郎君
工信部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修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据悉,此次修订进一步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主要包括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神州租车复牌?标普将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4月7日,神州租车发布公告澄清,公告日期内,该公司并未持有瑞幸咖啡的任何美国存托股份或其他证券,且集团并未参与瑞幸咖啡的任何商业交易。神州租车表示,应公司要求,已于4月3日早10点停止股份买卖,现已申请4月7日早9点起恢复股份买卖。另外,标普全球评级将神州租车的发行人信用等级从B+连降两级至B-,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标普在一份声明中称,投资者的担忧导致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减少,神州租车流动性显著恶化,尽管中的二手车销售将部分缓释冲击。此外,标普将神州租车从流动性水平不足修正为流动性差。
日产因疫情将裁减1万名美国工人
4月7日消息,日产因疫情将裁减1万名美国工人。此前日产汽车曾表示,其美国工厂将关闭到4月底,以帮助减少新型传播。
PSA集团签署30亿欧元追加合约
4月7日,PSA集团表示,鉴于目前COVID-19肺炎疫情的影响,PSA集团再融资30亿欧元,以提升集团的整体财务安全性。该笔是在目前尚未提取的30亿欧元信用额度基础上的追加,因此集团可使用的信用及总额度为60亿欧元。本次的30亿欧元初始到期期限为12个月,到期后可选择两次延期,每次期限为3个月。对此,PSA集团首席财务官Philippe?de?Rovira表示:“这笔将提升我们抵抗本次疫情风险的能力及应对未来的准备,它同样也展现了我们的银行合作伙伴对PSA集团财务能力及业务恢复能力的信心。”
通用汽车号召600家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口罩
近日,通用汽车正鼓励并授权600家零部件供应商协助生产医用口罩,以应对肺炎的传播。通用汽车负责全球购和供应链的副总裁希尔潘·阿明(Shilpan?Amin)在致供应商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通用汽车正在制定个人防护医疗设备分步生产,任何供应商都可以自愿参与其中。通用汽车将口罩生产流程提供给全球供应基地,并希望能够促进其他公司的努力,带来更多的材料和设备,生产出更多的口罩。
滴滴自动驾驶发生股东变更,程维个人持股90%
天眼查数据显示,4月1日,滴滴自动驾驶的运营主体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投资人变更,滴滴出行的运营主体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退出股东行列,新增程维和滴滴CTO张博为股东,二人分别持股90%和10%。此外,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长安汽车L4级自动驾驶线控平台项目正式启动
近日,总投资10亿元的长安汽车L4级自动驾驶线控平台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建成后可生产超过50万销量的搭载L1—L4级智能驾驶产品,预计可实现40亿元产值。据长安汽车相关人士透露,本次启动的L4级自动驾驶项目基于长安CS55电动版开发。相比此前的L3级自动驾驶,L4级自动驾驶将运用于更加复杂的场景,将大幅提升感知范围和精度、计算平台运算能力、决策规划控制性能,优化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为车主提供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包括全自动泊车、网约无人出租车等一系列全新技术。
博世发起Project?3F项目研发容错性自动驾驶车?出故障仍安全移动
据外媒报道,德国一级供应商博世(Bosch)正在进行一个名为Project?3F的项目——“低速行驶范围内的容错性无人驾驶车辆”,利用无人驾驶接驳车将游客从电车站运送到展览中心,或者在物流中心移动装满包裹的集装箱。自动驾驶接驳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安全地从A点到达B点,因此,该项目专注于防止故障操作,即研发解决方案,确保即使出现技术故障或突然出现障碍物时,该自动驾驶接驳车仍可安全地移动。
全新菲斯克Ocean越野版效果图发布?2022年投放市场
继CES2020发布旗下首款电动车Ocean后,美国造车新势力菲斯克(Fisker)日前宣布,将于2021年推出一款基于Ocean打造的全新越野车,同时发布了官方效果图及初步的信息。从此次曝光的官方效果图来看,这款电动SUV越野版新车在前保险杠上增加了防撞杆,发动机罩经过改装后还装有备用轮胎。同时,新车用了更大的侧裙以及集成顶置灯的车顶行李架,而尾部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更换了越野轮胎,胎面更宽,显示了极强的越野能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企准入门槛放宽 最高可停止生产24个月
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有这么几点调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是工信部删除了此前要求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三是删除了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具体来看,删除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是为了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前的规定中,满足设计开发能力要求高且多,包括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设计开发机构,统一负责产品设计和制造开发全过程的工作等8项具体条款。
如今设计开发能力不再是考核指标,这意味着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将分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的责任是生产、销售和维护产品的品质,因此新能源车企的产品设计能力与企业的生产制造可以相脱离。
也就是说,新能源车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代工模式,这一方面可以加快产品上市交付的节奏,另一方面对于解决当下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并且,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以及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对新能源汽车的注意力有生产端转向了消费端。
此外,延长企业两年过渡期为那些产品正在筹措中的新能源车企提供了更长的缓冲期。
根据此前的规定,停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信部将予以特别公示,相关企业再次生产需要重新经过工信部核查,如果不能达到准入条件或破产的企业,将被撤销资质,一旦生产资质被撤销,企业将无法申报产品。
由于疫情的影响,本就处于新能源寒冬中的新能源车企更是难上加难,资金链压力、复工延期等都对企业正常的运转造成了冲击,如今的两年过渡期是对新能源车企的照顾,让它们能够更加平稳的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刻。
至于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则进一步降低了新能源市场的准入门槛。
现行的《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自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与国家发改委2015年6月6日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并称为新能源汽车“双资质”管理规定。
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需要满足上述双资质的要求,才能够取得工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销售、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即很多造车新势力苦苦追寻无果的“准生证”。
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调控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新能源汽车将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市场化竞争才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
从国家能源战略来讲,中国目前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的依赖程度日益增长,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石油消耗,逐步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从环境保护来讲,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以及其他有害颗粒物,对大气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温室效应、雾霾现象等时有发生。
而新能源汽车不会产生尾气,属于零排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因此,国家始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对它寄予厚望。
不过,眼下的新能源市场或许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刻,先是新能源补贴退坡政策导致新能源寒冬,再就是状肺炎疫情对整个汽车行业造成的巨大打击。
而新能源汽车由于体量较小的原因,抗风险能力差,遭受的冲击更为猛烈,救市政策便显得非常有必要。
从疫情得以控制,各车企逐渐复工开始,广州、湖北等地便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汽车消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消费。
3月31日,院常务会议确定三大举措促进汽车消费,其中便包括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新能源市场迎来重大利好。
如今仅仅过去一周的时间,工信部便发布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进行放宽,足以见得国家对新能源市场的重视。
当然也有人担心放宽准入门槛是否会开启新一轮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的戏码,造成的浪费以及新能源市场的混乱。
事实上,此时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逐渐开始规范,新能源汽车的资本投资也趋于冷静,这从去年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情况便可见一斑。
并且,新能源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行业竞争的格局,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入局、特斯拉国产等让新能源市场竞争十分复杂,想要滥竽充数是相当困难的。
另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也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再是只看重价格或者某一方面的突出,更重视新能源产品的全面实力,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得以在市场上生存,否则将会逐渐被消费者和市场淘汰。
准入门槛放宽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车企拥有资格参与到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至于产品究竟如何,则依靠消费者与市场来分辨,真正的将决定权交由消费者与市场。
开年以来,新能源车企特别是造车新势力承受了重压,处境相当艰难,如今各种促消费政策的推出、补贴政策延期以及准入门槛放宽等,为它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沃土,并且坚定了它们走下去的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寒冬与疫情双重桎梏,则要新能源车企凭产品说话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修改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规定 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
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准入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据悉,此次主要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决定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已审议通过并正式发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该决定主要修改内容有三方面: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
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此项意义不大,因为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删除属于正常操作。最主要是删除“设计开发能力”和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两条。
删除“设计开发能力”,意味着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将不再作为审核新能源车企的重要指标。将使“造车新势力”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减少了对新进入企业的束缚。但此举并不意味着汽车行业技术门槛的降低,生产和技术是可以分开的,此项条款将更有利于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的进一步融合,优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良性的发展。
延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则有利于传统车企的转型发展,实现其产能的合理利用。这两年汽车行业不景气,对汽车企业的冲击很大,很多企业面临退出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企业则受冲击更大。延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可以实现传统车企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合,充分利用其产能的优势,实现二者共赢。
2017年1月,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信部首次公布《准入管理规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该规定相对有些滞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了一定的掣肘。此次修改有助于新能源车市场规范和释放新活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公布新能源准入新规 给予停产车企2年缓冲期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工信部网站获悉,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20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一、删除第五条第(三)项中的“设计开发能力”。
二、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监测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准入审查要求》所列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产品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以及违法行为等的,应当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三、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的“12个月”修改为“24个月”。
四、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擅自生产、销售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删除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六、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附件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予以修改(见附件)。
本决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工信部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9月1日正式施行
(文/彭科峰)8月19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修改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设计等方面做出了三项主要调整。
其一,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规定》指出,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
其二,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规定》指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因此《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其三,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规定》指出,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工信部表示,《规定》将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近日,EV视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明确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20年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作如下修改:?
一、删除第五条第(三)项中的“设计开发能力”。
二、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监测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准入审查要求》所列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产品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以及违法行为等的,应当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三、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的“12个月”修改为“24个月”。
四、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擅自生产、销售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删除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六、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附件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新能源汽车年度报告》予以修改。
本决定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此次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一是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
二是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准入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三是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编辑点评: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发布实施以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确实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部分条款进行相应的修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网汽车4月7日讯?今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信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准入规定》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其中包括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
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展空间,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
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准入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发展改革委已于2019年实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需遵守该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不再予以适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